贫女

作者: 唐代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péng mén wèi shí qǐ luó xiāng ,nǐ tuō liáng méi yì zì shāng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shuí ài fēng liú gāo gé diào ,gòng lián shí shì jiǎn shū zhuāng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gǎn jiāng shí zhǐ kuā zhēn qiǎo ,bú bǎ shuāng méi dòu huà zhǎng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kǔ hèn nián nián yā jīn xiàn ,wéi tā rén zuò jià yī shang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贫女作者: 秦韬玉

简介 诗词 秦韬玉

秦韬玉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贫女译文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682-1683页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26-427页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71-172页

贫女注释

蓬门未识绮(qǐ)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
绮罗: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制品。
这里指富贵妇女的华丽衣裳。
拟:打算。
托良媒:拜托好的媒人。
益:更加。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jiǎn)梳妆。

风流高格调:指格调高雅的妆扮。
风流:指意态娴雅。
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
怜:喜欢,欣赏。
时事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称“时世妆”,又称“俭妆”。
时世:当世,当今。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针:《全唐诗》作“偏”,注“一作纤”。
斗:比较,竞赛。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苦恨:非常懊恼。
压金线:用金线绣花。
“压”是刺绣的一种手法,这里作动词用,是刺绣的意思。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682-1683页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26-427页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71-172页

贫女赏析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意思是说: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意思是说: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啊。“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默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进行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又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

  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这最后一呼,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1、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CangzhouTeachers’College,2009年01期
2、蒲松龄研究,StudyonPuSongling,1993年Z1期
3、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68-1369页

相关推荐

  • 秦韬玉
  • 唐诗三百首
  • 生活
  • 女子
  • 哲理
  • 怀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