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弱龄寄事外)

作者: 魏晋    陶渊明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吵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shǐ zuò zhèn jun1 cān jun1 jīng qǔ ā zuò 】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ruò líng jì shì wài ,wěi huái zài qín shū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
bèi hè xīn zì dé ,lǚ kōng cháng yàn rú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
shí lái gǒu míng huì ,wǎn pèi qì tōng qú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
tóu cè mìng chén zhuāng ,zàn yǔ yuán tián shū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
chǎo miǎo gū zhōu shì ,mián mián guī sī yū 。吵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
wǒ háng qǐ bú yáo ,dēng jiàng qiān lǐ yú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
mù juàn chuān tú yì ,xīn niàn shān zé jū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
wàng yún cán gāo niǎo ,lín shuǐ kuì yóu yú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
zhēn xiǎng chū zài jīn ,shuí wèi xíng jì jū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
liáo qiě píng huà qiān ,zhōng fǎn bān shēng lú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弱龄寄事外)作者: 陶渊明

简介 诗词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弱龄寄事外)译文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年少寄情人事外,倾心只在琴与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身穿粗衣情自乐,经常贫困心安处。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机会来临且迎合,暂时栖身登仕途。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弃杖命人备行装,暂别田园相离去。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孤舟遥遥渐远逝,归思不绝绕心曲。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此番行程岂不远?艰难跋涉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异乡风景已看倦,一心思念园田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看云羞对高飞鸟,临河愧对水中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真朴之念在胸中,岂被人事所约束?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且顺自然任变化,终将返回隐居庐。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0-112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弱龄寄事外)注释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弱龄:少年。
指二十岁时。
弱:幼。
寄事外:将身心寄托在世事之外,即不关心世事。
委怀:寄情。

(pī)(hè)欣自得,屡空常晏(yàn)如。

被:同“披”,穿着。
褐:粗布衣。
欣自得:欣然自得。
屡空:食用常常空乏,即贫困。
诗人在这里即以颜回自比。
晏如:安乐的样子。

时来苟(gǒu)冥会,宛辔(pèi)(qì)通衢(qú)

时来:机会到来。
时:时机,时运。
苟:姑且,暂且。
冥会:自然吻合,暗中巧合。
宛:屈,放松。
辔:驾驭牲口的缰绳。
憩:休息。
通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这里比喻仕途。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投策:丢下手杖。
投,弃,搁下。
命晨装:使人早晨准备行装。
疏:疏远。
这里是分别的意思。

(miǎo)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yū)

眇眇:遥远的样子。
逝:去,往。
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
归思:思归之情。
纡:萦绕,缠绕。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登降:上山下山,指路途跋涉艰难。
登,指登山。
降,指临水。
这句和上句是说我这次旅程难道不远吗?跋山涉水也有一千余里。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zé)居。

目倦:谓看得厌倦了。
川途异:指途中异乡的景物。
一作“川途永”。
山泽居:指山水田园中的旧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惭高鸟、愧游鱼:对鸟和鱼而惭愧。
是感叹自己不如鸟鱼的自由。

真想初在襟(jīn),谁谓形迹拘。

真想:纯真朴素的思想。
初:当初,早年。
形迹拘:为形体所拘。
形迹,指形体所为。
拘,拘束,约束。
此句即《归去来兮辞》中所说“既自以心力行役”的反意,表示内心本不愿出仕。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lú)

凭:任凭,听任。
化迁:自然造化的变迁。
班生庐:指仁者、隐者所居之处。
庐,房屋。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0-112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弱龄寄事外)赏析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陶诗总的特点是亲切、平易。其述志诸作多如朋友相聚,一杯在手,话语便从肺腑间自然流出。初看似略不经意,细读却深有文理。这首诗便正是如此。

  全诗可分四段。首四句为第一段,自叙年轻时淡泊自持之志。作者谈到自己从小就对世俗事务毫无兴趣,只在弹琴读书中消磨时间。虽然生活穷苦,却也怡然自得。此话果真。作者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颜延之的《陶徵士诔》也说他“弱不好弄,长实素心”。然而,又不完全如此。因为作者在《杂诗》之五中说过“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样的话,可见他本来曾经有过大济天下苍生的宏伟抱负。作者之隐居躬耕,除了个性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受“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污浊而黑暗的现实之所迫。一个人对往日美好事物的追忆,常常就是对现实处境不满的一种曲折反映。作者这里开宗明义,强调自己年青时寄身事外、委怀琴书的生活,实际就表达了他对当时迫不得已出仕的自我谴责,对即将到来的周旋磬折、案牍劳形的仕宦生涯的厌恶。

  虽然作者厌恶仕宦生活,然而他又以道家随运顺化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迫不得已的出仕,把它看作是一种命运的安排。既然如此,那就无须与命运抗争,尽可以安心从政,把它当作人生长途上的一次休息好了。第二段“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衙”等四句对自己的出仕之由就作了这样的解释。但是,通衢大道毕竟不能久停车马,因此这休息就只能是小憩而已,与园田的分别也就只能是暂时的。作者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和打算,坦然应征出仕了。

  从“眇眇孤舟逝”至“临水愧游鱼”八句为第三段,叙作者旅途所感。抱着随顺自然,不与时忤的宗旨和暂仕即归的打算登上小舟,从悠闲、宁静、和平的山村驶向充满了险恶风波的仕途,刚出发心情也许还比较平静,但随着行程渐远,归思也就渐浓。行至曲阿,计程已千里有余,这时诗人的思归之情达到了极点。初出发时的豁达态度已为浓重的后悔情绪所替代。他甚至看见飞鸟、游鱼亦心存愧怍,觉得它们能各任其意,自由自在地在天空翱翔、在长河中游泳,自己却有违本性,踏上仕途,使自己的心灵和行动都受到了无形的束缚。“目倦川途异”四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此行的厌倦和自责情绪。

  最后四句为第四段,叙作者今后立身行事的打算:随运顺化,终返田园。这一段可看作全诗的总结。“真想初在襟”之“真想”,就是第一段中寄怀琴书,不与世事之想;“谁谓形迹拘”之“形迹”,就是如今为宦之形,出仕之迹。作者从旅途的愧悔心情中悟出仕宦实非自己本性所愿,也悟出自己愿过隐居淡泊生活的本性并未丧失,既然如此,按道家“养志者忘形”(《庄子·让王》)的理论,那么形迹就可以不拘。在宦在田,都无所谓。这与作者在《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中所说“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意思大体相近。但是,作者的后悔和自责,就是说明他已经觉得自己“心为形役”了,为什么还要说“谁谓形迹拘”呢?作者这里是安慰自己:我没有为形迹所拘;是鼓励自己:我不会为形迹所拘!从表面上看来理直气壮的反诘,其实是作者为了求得心理平衡、为了从后悔情绪中挣脱出来而对自我的重新肯定。“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二句,前一句是作者对处境的对策,后一句是作者对今后出路的打算: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随遇而安吧,但是,我最终肯定要返回田园的。后二句出于本性,是作者的真实思想和决心,也是全诗的中心意旨所在;前一句则出于理智,是作者根据道家思想所制定的处世原则,在表面豁达的自我安慰中隐约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悲哀。这短短四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实是十分丰富,耐人寻味的。

  这首诗层次非常清晰,吐露自己赴任途中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既坦率,又细腻含蓄,确是作者精心结撰的佳作。这可算是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陶诗的遣词造句,常于平淡中见精采。粗读一过,不见新奇;细细品味,则颇有深意。如“时来苟冥会”一句,写作者在应征入仕这样一种“时运”到来之际,既不趋前迎接,亦不有意回避,而是任其自然交会。一个“会”字,十分传神地表现了作者委运乘化,不喜不惧的道家人生态度。又如“目倦川途异”一句,一个“异”字便涵盖了江南的山水之胜。从浔阳至曲阿,沿途既有长江大川,亦有清溪小流,既有飞峙江边的匡庐,亦有婉蜒盘曲的钟山,可谓美不胜收。然而面对如此美景,酷爱大自然的诗人却感到“目倦”,使人奇怪。对景物之“目倦”,实际正反映了作者对出仕之“心倦”。“倦”、“异”二字,含义非常丰富。其他如“宛辔憩通衢”之“憩”字,“暂与园田疏”之“暂”字等,也都是传神阿堵。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03-505

相关推荐

  • 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