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执掌大权后,为何还坚持追击灭司马懿后人满门? Possible revised title: 刘裕为何在掌握大权后仍追击灭灭司马懿后人满门的原因?

自刘裕成功掌握大权之后,他仍然坚定地追击灭灭司马懿后人满门,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与讨论。据史书记载,刘裕追求严正的家族法则以及对曾经专权的司马家的反对,这使得他决意铲除司马懿后人,以彻底断绝曹魏斩杀刘备血海深仇。此举也是刘裕维护自身权威与稳定社会秩序的一种举措,同时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然而,这样的决策在历史上也引发了许多的争议和质疑,其背后的真正动机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刘裕执掌大权后,为何还坚持追击灭司马懿后人满门?

Possible revised title: 刘裕为何在掌握大权后仍追击灭灭司马懿后人满门的原因?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必大家对此印象都比较深刻吧?

纵观我国历史,从有记载的夏商周开始,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总是在按照这一历史发展规律进行的。周朝末年裂变七国,东汉寿数已尽迎来三国,晋朝之后就是南北朝的混乱之时,盛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又持续了七十多年……

在统一之后的朝代中,晋朝显得非常有特点。司马家族的功勋前辈司马懿大名鼎鼎,在三国时期为北魏立下汗马功劳。

正是因为劳苦功高,所以,积攒了超高的人气,也赢得了超高的地位。当司马懿去世之后,其二子司马昭也被魏元帝拜为相国,封为晋王。至此,司马家族距离皇位仅一步之遥。

司马家族对于曹家的天下窥视已久,连老百姓都知道了,要不然,怎么会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歇后语呢?不过,最终完成篡位之事的,却是司马昭的嫡长子司马炎。

由此,中国进入到晋朝。晋朝历史上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不太平,在传了15个皇帝,155年之后,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粉墨登场的人物,就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刘裕,在他执掌大权后,为何还坚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

刘裕其人及其发家史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刘裕的发家史,竟然和晋朝的关键人物司马懿有许多相似之处。

若论刘裕的身世,其实大有来头,并且还具有正宗的汉朝血统,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22代孙。

不过,到了刘裕这一代,家族已经没落,刘裕虽然属于当时很盛行的士族,但仅仅是低级一等。刘裕出生后,竟然差点被父亲抛弃,你说,刘裕是不是一个苦命的孩子?

好在,刘裕很会打仗。在数次与叛军孙恩的战斗中,刘裕屡次充当先锋,有勇有谋,还善于以少胜多,且治军有素,纪律严明,受到了上司桓玄的赏识,被任命为中兵参军。

说起桓玄,也不简单,还做过几天皇帝,将晋安帝拉下马,自封为桓楚的开国皇帝。谁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皇帝这个位置,每个人都想坐一坐,其中就包括刘裕。

其实,桓玄对刘裕还是蛮认可的,并且还认为刘裕气度不凡,是人中豪杰,对其倍加款待。但桓玄也知道自己的皇位不稳,打算将刘裕所在的北府兵瓦解,以消除后患。

刘裕及时觉察到了不妙的形势,表面上迎合桓玄,暗地里却在集结北府兵马,伺机采取行动。公元404年二月,刘裕带领1700余人举兵起义,被推选为盟主,得到各地响应。

话说刘裕的兵马也不是很多,为啥没有被消灭呢?

一是因为刘裕的确很会打仗,桓玄派来的兵将都被刘裕打败,二是桓玄的士兵根本就没有斗志,也就是一年时光,桓玄的残余势力被消灭,刘裕重新迎回晋安帝,自己也晋升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一时大权在握。

之后几年,刘裕带兵南征北战,战功屡屡,至公元418年,刘裕接受了相国等官衔,并建立“宋国”,被晋安帝封为宋公,次年,进爵为宋王。

至此,刘裕在晋朝已经是一人之下了,但终究没有抵挡住皇帝的诱惑。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将晋朝最后一个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降封为零陵王,从此以后,晋朝退出历史舞台,刘宋开始崭露头角。而这一时期,史学界称之为“南朝宋”或者“刘宋”。

若是刘裕登基后,效仿历史上朝代更替的做法,对“禅让”皇位的司马家族善加款待也就罢了,但刘裕却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使用残忍手段,将司马家族逐一灭杀。这是为什么呢?

刘裕灭杀司马家族的个中原因

在刘裕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处于政权非常不稳定的时期,今天这人是皇帝,明天可能就换人啦!政权更替真是非常频繁。

刘裕当上皇帝时,已经57岁了,多年的征战,在晋朝又做官多年,目睹了一桩桩的政权更迭之事,心中自然是异常明白其中的原委。

要知道,当年桓玄的妻子曾经建议桓玄将刘裕杀掉以绝后患,但桓玄爱才,没有舍得下手,而正是这一想法,让刘裕获得机会,反而断了桓玄的后路。

作为汉室后代,刘裕自然也知道司马家族是怎么上位的,明白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能稳固政权。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那么,最简单的方式不是实行仁政,还有更快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就是将司马家族的关键人物灭杀,以避免他们在若干年后恢复活力,东山再起。

当刘裕随便定了个罪将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儿子杀死之后,心中还觉得缺了些什么,想着干脆将司马家族最后一个皇帝也干掉得了。

在行动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也加剧了刘裕的疑心,同时也为他全力灭掉司马懿的后人埋下了伏笔。

当时,刘裕派一个手下带着毒酒去毒死司马德文,没想到,刘裕用人不察,不知道这个手下对司马德文是忠心耿耿,你不是派我来刺杀旧主吗?我偏不!为了表示抗议,这位司马德文的忠实臣子,自己喝了毒酒殉主了。

谁知道,他的做法非但没有救下司马一家,反而成为了刘裕灭杀司马家族的导火索。刘裕想,这司马家族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哟!

下台了,还有人对其忠贞不二,这还了得?我的儿子年纪还小,我的身体也不怎么好了,现在我活着,手下还听我的话,要是我不在了,我的儿子能镇得住司马家族的这伙老贼吗?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刘裕决定将司马懿的后人满门抄斩,以绝后患。

其实,刘裕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包括治理国家上的能力还是挺厉害的,也曾造福百姓。但出于维护自家后续子孙的目的,刘裕出手一击,宁可自己担当罪名,也要为后代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但是,事情的进展并不像刘裕想象的那样美好,两年后,刘裕病逝,其子刘义符继位,却没有将刘宋王朝发扬光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司马家族被灭,刘宋王朝就稳若泰山了吗?

刘义符其实还蛮聪明的,臂力惊人,也擅长骑射,从小被寄予厚望。也正是因为刘裕的期望值很高,对刘义符缺少了严格的管教,使得刘义符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养成了骄纵的毛病。

刘义符继位时才17岁,本来年纪轻轻,应该将精力重点放在刚刚建立没几年的新王朝上,没想到,老爹打下来的江山,正好给儿子享受,刘义符竟然天天沉溺酒色,不理朝政。没多久,刘义符就被大臣废掉,去世时,才19岁。

随后继位的也是刘裕的儿子,叫刘义隆,这位皇帝还是蛮勤政的,也能将父亲在位时的一些政策加以发挥和延续,有效提升了生产力和经济水平。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刘义隆竟然死在了发动政变的儿子刘劭手上,你说冤不冤?弑父的刘劭也仅仅在皇位上待了三个月,就被武陵王刘骏给杀死了。刘宋家怎么这么乱呢?

之后,刘宋的历代皇帝,比如刘子业、刘子勋、刘昱、刘准等也多死于非命。刘宋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刘准,在位两年后,被迫将皇位禅让于萧道成,55年的刘宋至此灭亡。

若论刘宋的朝代时长,还不及刘裕的寿命,想一想刘裕为了后代而担当的罪名,是不是有些令人唏嘘呢?

纵观历史进程,为了获得皇位,许多皇帝其实都是以兵戎相见的,若是后续将国家治理好了,没准儿还能挽回些名声,比如唐太宗李世民。

若是自己的儿孙不济,那么,留给历史的,就只有污点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