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史上,王羲之被誉为书法史上的巨匠,他的真迹更是无价之宝。然而,却有一个传闻让人哗然:毛泽东曾强行借走王羲之的真迹,而黄炎培多次催促归还都遭遇拒绝,毛泽东更是以意味深长的语气回应:“你怎么也逼债?”这一段历史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毛泽东笔耕不辍毛泽东自幼便勤奋好学,十分注重对书法的修炼。他深知,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往往能从笔墨中流露出来。正所谓"字如其人",练一手好字,不仅仅是为了赏心悦目,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
年少的毛泽东,常常独自一人,埋头于纸上,临摹那些晋唐时期的楷书作品。他用心揣摩每一个字的结构和笔画,力求将其神韵融入自己的笔端。魏碑的遒劲有力,也给了他极大的启发。在不断的实践中,毛泽东逐渐掌握了书法的门道,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毛泽东并不满足于止步于此,在他看来,书法是一门需要终生学习的艺术。"字要写得美,必须勤加磨练,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不断精进,他坚持每日临帖,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经过多年的努力,毛泽东的书法日臻成熟。他大胆吸收了柳体、颜体等碑帖的精华,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创造性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体"。他的字,或如惊涛骇浪,气势磅礴;或如清风徐来,潇洒飘逸。方折藏锋,一笔而就,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毛泽东的书法,不仅表现在他留下的大量墨宝中,更体现在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里。每当思绪如泉涌,灵感迸发之时,他都会提笔疾书,将心中的波澜壮阔尽情挥洒。无论是在指挥若定的批示中,还是在与友人的唱和赠答里,毛泽东的字里行间,总是激情澎湃,挥洒自如。
以书会友对于毛泽东来说,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追求,更是他与志同道合者交流的桥梁。在他的一生中,结识了不少书法爱好者,与他们以书会友,切磋技艺,别有一番风味。
毛泽东对书法珍品的收藏,可谓是不遗余力。他常常出入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古旧书店,搜寻那些流落民间的珍稀法帖。《三希堂法帖》是他的至爱,这部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的法帖,汇集了王羲之父子的书法精华,堪称一绝。毛泽东常常携此法帖在案,细细品味其中的笔法韵致,以资砥砺。
除了《三希堂法帖》,毛泽东还酷爱怀素的狂草。他曾徒手临摹怀素的《自叙帖》,体会其中的纵横捭阖、恣肆放逸。对于清代书家文征明的作品,毛泽东也情有独钟。《文征明墨迹选》是他案头的常备法帖,他常常临仿其中的行楷书,融汇古今,别具一格。
在众多书法家中,毛主席最推崇怀素的作品。他常常反复观摩怀素的字帖,体会其中的奥妙。怀素被称为"草圣",其狂草继承了张旭的风格,但又有所发展,变化多端,却又不失法度,堪称草书的至高典范。
这些法帖的购置,毛泽东都是出自自己的稿费。作为一个兢兢业业的革命者,他对个人物质生活并不看重,但在书法方面却毫不吝啬。截至1966年,他已拥有了600多种珍贵碑帖和名人墨迹,这在当时可谓是一大收藏。
在练习书法时,毛主席经常利用批阅文件和写诗词的机会。他十分珍惜这些练字的时间,总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即使在夜深人静、疲倦不堪时,毛主席也会以练字来解乏。正是凭借着这种持之以恒的努力,毛主席才能写出极具个人风骨的"毛体"字。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在这方面更是不遗余力,经常为毛主席搜集名家字帖。每当田家英找到好的作品,都会第一时间与毛主席分享。陈秉忱、逄先知等朋友也常与毛主席切磋书法,一起欣赏名家墨迹。
他与毛泽东惺惺相惜,常常邀其共赏新得之作,互相品评。陈秉忱是另一位与毛泽东以书会友的高人。他家学渊源,在金石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与这些良师益友的切磋,无疑给毛泽东的书法生涯平添了许多色彩。
毛泽东和黄炎培虽然年龄相差十五岁,但因为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交往始于1920年在江苏教育会欢迎杜威博士的会议上,当时黄炎培作为主持人,而毛泽东坐在台下。虽然两人并未正式交谈,但这一幕却深深印在了毛泽东的脑海中。
二十五年后,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黄炎培来到延安视察。毛泽东热情地欢迎了他,并回忆起了当年的情景。黄炎培虽然一时没有想起,但被毛泽东的记忆力所折服。在随后的交谈中,两人发现彼此有许多共同点,特别是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书法的热爱,更是让他们有了深入交流的契机。
黄炎培从毛泽东的谈话中看到了一位坚定不移的政党领袖,而毛泽东也从黄炎培的言语中感受到了一位经验老到的教育家的智慧。这次交流给黄炎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在离开延安后,仍然在反复思考毛泽东的话,并最终写下了著名的《延安归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国发表的充满诋毁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黄炎培勇敢地站出来,组织座谈会并在《人民日报》上公开驳斥。毛泽东得知后,立即给黄炎培写了一封亲笔信,表达了对他的肯定和赞扬。黄炎培虽然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毛泽东的草书,但亲自收到他的来信,仍然感到受宠若惊,于是提笔回信。
自此,两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书信交流。黄炎培经常把自己的书法作品寄给毛泽东,请他指点。毛泽东也以"任之先生""黄老"等尊称呼黄炎培,表达敬意。
在众多的藏品中,有一件让毛主席朝思暮想的珍宝,那就是王羲之的真迹。为了一睹其风采,他曾不惜托人从好友黄炎培处借来。当他捧着这千古流芳的宝迹时,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然而岁月悠悠,毛泽东迟迟未能归还。一向厚道的黄炎培,也只能婉转相催。面对朋友的"讨债",毛泽东却幽默地回应:"你怎么也逼债!"此番佳话,成为文人雅士间的美谈。
书法在毛泽东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临池学艺,到博览群帖;从以书会友,到珍藏法宝,伟人的书法情缘,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而那些与他有过交集的书家墨客,那些曾为他珍藏把玩的法帖墨迹,也都因他的目光和情意,熠熠生辉,弥足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