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晚唐文人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风流一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然而,在这个善变的世界里,真爱却往往难以圆满。杜牧的一生恰好也是一个真爱难圆的缩影。无数次的相思与离别,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世俗间那份无处安放的心痛和无尽的苦逼。从他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窥探到真爱的坚韧和无奈,同时也感受到他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杜牧在洛阳重逢歌姬张好好,为她写下一首长篇五言诗《张好好诗》,且当场挥毫送给张好好。 初识张好好六年前,大和三年,诗人杜牧26岁,风度翩翩,尚未成家,在江西观察使沈传师的幕府做幕僚。年方十三岁的张好好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歌姬,在南昌沈传师的府上,杜牧认识了貌美聪慧的张好好。
沈公为请张好好出场一试歌喉,专门在章江畔的滕王阁,安排了一场华丽的宴席,邀请了各方官员和朋友,杜牧作为沈府的幕僚也在出席之列。
当十三岁的张好好在侍者的引领下走出来时,看得主人沈公惊讶无比,诗人杜牧用两句诗描绘了她的貌美如花:“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fu)。”
形容张好好像嫩绿的凤尾刚刚生芽,像晕红的莲花含苞待放。诗人也被张好好惊艳到了。
接着,张好好一展歌喉,声音清脆犹如小凤凰的鸣叫,多少乐声也比不上她的歌声,悠扬婉转飞向云端。
短暂的童话从此以后,诗人爱慕貌美聪慧的张好好,张好好倾慕诗人的才华横溢,两人日日泛舟湖中,执手日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诗人杜牧有诗为证:“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原本应该留下一段才子佳人的美好童话,可世事难料啊。
第二年,沈传师调任宣歙(she)观察使,张好好备受沈传师爱护,将她一起带到了宣城。诗人杜牧与张好好被迫分离。
嫁作他人妇让人没想到的是,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也看上了张好好,杜牧位低言微,自是与沈述师无法抗衡。
沈述师终以“碧瑶佩”“紫云车”,那样豪华的婚礼纳张好好为妾。
杜牧只能遥遥无语,默默洒下两行泪,自此两别离。
张好好身为一歌女,她是无力掌控自己命运的,在出嫁前,她写给杜牧一首诗:
“孤灯残月伴闲愁,
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
从今而后谢风流。”
诗中透着她的爱与愁,也透着她的决然。
张好好一入豪门深似海,诗人与歌女无缘再见面。
洛城重相见可世事无常,六年后,杜牧意外在洛阳重逢张好好:“洛城重相见,绰绰为当垆。”当年那个风姿绰约的美人,相隔十几年的光景,竟沦落为卖酒女,让诗人十分震惊。
张好好见到昔日的心上人,强忍悲伤,故作平静,没有倾诉自己的遭遇,却转而关心杜牧为何年纪轻轻就白了胡须。
杜牧看着年仅十九岁,沦为当垆卖酒妇的张好好,诗人悲从中来,泪洒衣襟,写了这首长篇五言诗《张好好诗》送给她“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美人追随诗人而去数年后,杜牧在长安抑郁而死,张好好闻之,不顾一切赶往长安。在杜牧的墓前,她忆起二人错过的情缘,一生的被迫别离,凄楚之情使人泪目。
生前不能相守,却愿伴他长眠,张好好自尽于诗人杜牧的墓前。
梁祝般的爱情故事,让杜牧的人生更增添了唯美浪漫的色彩。
结语杜牧的《张好好诗》手书真迹,是杜牧难得流传下来的墨宝,价值极高。曾经被溥仪带出宫,后流落到民间。民国时被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张伯驹购得,后捐献给国家。
有人说,杜牧对张好好只是感叹于她的遭际,出于同情写的这首诗。如果您仔细吟诵,字里行间倾诉的情感,您感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