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传奇: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和霍去病是汉朝历史上闪耀的两颗星辰,他们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传奇人物。据史书记载,卫青曾在辽东屯田时精心训练士兵,率领部下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而霍去病则以其出色的指挥才能和无畏的战斗精神,成为了汉武帝的得力将领,帮助汉朝统一了中原。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汉武帝统治时期抗击匈奴贵族侵扰的重要军事将领。他们都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人。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

卫青字仲卿,其出生年月,各种史书均无记载,卒年是公元前一〇六年(汉武帝元封元年)。

卫青出身卑微。他的母亲是平阳公主家的女奴。卫青少年时在家里放羊,受尽了欺侮。二十岁左右,在平阳公主家做骑奴。后由宫中骑郎公孙敖引荐,转入建章宫当差。公元前一三九年(汉武帝建元二年),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召入官。皇后因嫉妒卫子夫,暗中派人将卫青逮捕,意欲杀掉,经友人公孙敖等人发现营救而幸免。汉武帝听说此事,十分震怒,立即召见卫青,升为建章监侍中。不久,卫子夫得宠于中宫,被立为夫人,后又被立为皇后。卫青因是贵戚,先被拜为太中大夫,又因抗击匈奴有功,很快官至大司马大将军。

霍去病是卫青姐姐卫少儿的儿子。生于公元前一四〇年(汉武 -174--帝建元元年),卒于前一一七汉武帝元狩六年)。他十八岁时被汉武帝任命为侍中。后来也因抗击匈奴建立殊勋,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卫青、霍去病登上政治舞台,正是西汉政府对匈奴政策的重大转变时刻。

西汉王朝经过刘邦和文帝、景帝几代,到了汉武帝时,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这时,政府拥有的马匹已达到几十万匹。汉武帝就在这个基础上组织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不但足以防御匈奴侵扰,而且能够深入塞北,主动进行反击。但与此同时,匈奴“数为边害”,仍然不断扰边。汉武帝便决定改变和亲政策,“兴师遣将”,开始发动全面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卫青和霍去病,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著名将领。

公元前一三三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汉武帝派遣马邑(今山西朔县)人聂翁壹以献马邑城为名,引诱匈奴单于率领十万骑兵深入武州要塞(在今山西左云县至大同市西一带)。汉军三十多万人则预先埋伏在附近山谷里,准备一举围歼匈奴主力。匈奴单于亲自率军深入后,发觉了汉朝的诱兵之计,急忙引兵退回。汉朝的“马邑之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大规模反击匈奴战争的序幕,却从此拉开了。

汉与匈奴的战争,共有三次重大战役。

大战之前,年轻的卫青初试身手,便显露锋芒,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公元前一二九年(汉武帝元光六年),匈奴骑兵南侵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一带)。汉武帝派遣四路军马同时出击。其他三路或败或散,无功而返。只有卫青一路,率军万骑,直捣龙城首战成功,深得武帝赏识,从此受到重用。

公元前一二七年(汉武帝元朔二年),第一次大战役爆发。斗争的焦点是夺取河套地区。这一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再次进攻汉朝上谷、渔阳,杀辽西太守,虏去二千余人。汉武帝决定避实就虚,深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据的河南地(今黄河河套地区)。卫青等率骑兵四万,从云中出塞,与匈奴右贤王率领的军队大战于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长城口),然后急转西进,直抵陇西,攻击匈奴。

这一战役,汉军获得了重大胜利,击败了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俘获匈奴几千人,夺得牛羊一百多万头,收复了秦时蒙恬所辟的河南地。捷报传到长安,汉武帝十分高兴,派专使至军中慰劳,并诏封卫青为长平侯,赐食邑三千八百户。为了从根本上解除边患,加强河套地区的防务,汉武帝在这一带设立了朔方郡和九原郡,建筑了朔方城,又从关东移民十多万,到此屯田戍边。从此,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而且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进基地。

朔方屯垦事业的兴衰,取决于军事防务上的胜败;而军事力量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于屯垦事业的好坏。对于这个道理,汉朝当局和匈奴统治者都看得十分清楚。因此,汉朝在加强朔方的建设,而匈奴则拼全力对朔方发动进攻,破坏汉朝的军事防务和屯垦事业。公元前一二五年(汉武帝元朔四年),匈奴又进一步派兵大举南下,分三路来犯:一路入代郡(今河北省蔚县西南),一路入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一路入上郡(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同时,据于西部地区的匈奴右贤王又率所部攻扰朔方郡,这样就形成了对朔方的钳形攻击,其目的显然是企图夺取全部河套地区。

因此,公元前一二四年,汉武帝决定派大军对匈奴发动空前规模的反攻,特令卫青做车骑将军,率骑兵三万,配合其他几路大军,深入塞北六、七百 里,乘夜神速掩袭匈奴右贤王王庭。右贤王措手不及,仅带几百随从,仓惶北逃。这次战斗,俘匈奴男女一万五千余人,裨王(小王)十多人,牲畜数十万头。这是一次重大的军事胜利。为此,汉武帝特意遣派使者,拿着大将军印,前往边塞迎接卫青,就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让他统率所有抗击匈奴的汉军。

公元前一二一年(汉武帝元狩二年),第二次大战役开始,斗争焦点是争夺河西地区。霍去病在这次战役中,勇敢善战,是首功之将。霍去病十六、七岁的时候,就跟随卫青参加了扫除边患的战争,十八岁时便已初露头角,曾在卫青部下,以八百精选骑兵,奔袭几百里,杀死匈奴单于的叔祖父。因此,这时汉武帝便大胆提拔他为骠骑将军,委以领导进军河西的重任。霍去病率精兵万骑,奔驰千余里,连败匈奴骑兵,杀伤俘获过万,得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不久后,他又指挥几路精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过居延,攻祁连山”,取得了更大胜利。这次战役,使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通道,进一步发展了第一次大战役的战果。霍去病也因之受到汉武帝的宠信和重用,其地位几乎可与大将军卫青相比了。

经过第二次战役,匈奴贵族受到严重挫折,在汉军压力之下,其内部日益不稳。匈奴单于要把负有失去河西之责的浑邪王等人治罪,浑邪王等决意投归汉朝。汉武帝便命霍去病派兵迎接,击杀不肯归顺的一部分匈奴将卒,保护浑邪王到达长安。

第三次战役,开始于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武帝元狩四年)。这是规模最大、征途最远,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汉朝政府发动这一战役的目的,是深入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方)远征,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从根本上打垮匈奴,解除边患。汉军的主力部队,由卫青和霍去病分别统帅,各有五万骑兵。另外还组织了随军马匹四万匹,步兵和转运辎重者几十万人,一起配合行动。这时匈奴单于听从降将赵信的计谋,移军漠北,严阵以待,准备乘汉军疲敝,一鼓全歼。双方都摆出了决战的态势。

霍去病率东路汉军出代那,深入一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接战。霍去病的骑兵,奋勇冲杀,连续作战,歼灭了左贤王的精说,俘获了匈奴三个小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②等八十三人。左贤王和手下一部分将官,狼狈败逃。霍去病率军追歼,直抵狼居胥山(今内蒙古苏克特旗以北),才胜利回师。

卫青率西路汉军出定襄,出塞一千多里,与匈奴单于主力相遇。卫青立即将战车“自环为营”并指挥五千骑兵向匈奴战阵冲锋。匈奴的一万骑兵也立即猛扑过来。双方鏖战到黄昏,大风骤起,飞沙扑面,两军错杂,不辨彼此,继续拼杀搏斗。这时,卫青派出两支轻骑,分左右两翼,迂回包抄匈奴单于。匈奴单于急忙率几百骑兵,冲出汉军包围,飞驰逃走。匈奴军队,全军溃散。卫青派轻骑连夜追赶匈奴单于,没有赶上。卫青的主力部队也乘胜追杀,到达寘(tián音田)颜山的赵信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中戈壁省翁金河东),屯留一天,烧光匈奴储粮,凯旋而归。汉武帝加封有功将士,令卫青与霍去病共掌大司马之职,担负全国军事重任。

经过三次大战役,尤其是第三次的绝幕远征,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损。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单于政权)。匈奴贵族很难再牧马中原,他们远徙北方;汉朝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军事威胁。

卫青和霍去病,一舅一甥,都是抗击匈奴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杰出将领。卫青出身奴隶,虽有大功却不自恣,为人宽和,诚实不欺,惜将爱卒,作战时指挥若定,有大将风度。霍去病则少年显贵,不恤士卒。但作战勇猛,动作神速,所骑兵,疾驰草原,屡建奇功。他严于律己,并不居功自傲,也不追求安逸享乐。在他功成名就之时,汉武帝要替他建造府第,他辞谢说:“匈奴未灭,无以为家”。公元前一一七年,霍去病因病亡故,时年二十四岁。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最年轻的军事活动家。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