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的执政能力值得高度评价。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汉武帝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睿智而果断地领导国家,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加强对外战略的掌控,稳定国内局势,使汉朝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此外,他还注重建设教育体系,推行科举制度,为后世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汉武帝因其卓越的执政能力,被后人尊称为“太宗”,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之一。
卷二(德行)君德第九(05)前言:
我们该如何评价汉武帝刘彻?
我们只能从历代对汉武帝的评价说起,但是历代的评价其实还有个人感情、时代痕迹和评价目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能保证他们的评价是客观的,也不能保证他们的评价是符合我们情感和认知。
反过来,我们的评价也是基于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偏好,也不能保证我们的评价客观公正。
何况,真相早已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早些时候的历史学家想让我们看到的,愿意让我们看到的,包括司马迁也没有客观公正地展现过汉武帝,只是说好话(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
所以,我们只能基于史实,基于读书的目的谈点个人看法。
【原文】
或曰:汉武帝雄才大略 ,可方前代何主?
虞南曰:汉武承六世之业,海内殷富,又有高人之资,故能总揽英雄,驾御豪杰,内兴礼乐,外开边境,制度宪章,焕然可述。方於始皇,则为优矣。至於骄奢暴虐,可以相亚,并功有馀而德不足。
【译文】
有人问:“汉武帝雄才大略,可与前代哪个帝王相比?”
虞世南说:“汉武帝继承了祖上六世经营的业绩,海内殷富,又富于伟人的素质,所以能总揽英雄,驾驭豪杰,对内推行、弘扬礼乐制度,对外拓宽疆域,其文治武功,焕然可述,比前代的秦始皇还要略胜一筹。至于武帝骄慢奢侈,为政暴虐,则略次于秦始皇。两人都属于“功有余而德不足’的帝王。
【记】
对汉武帝的评价也只能是三七开,历史贡献有七分,他的错误有三分。总体上作为中兴之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赵蕤也承认汉武的雄才大略,他引用虞世南的话,其“文治武功,焕然可述,和秦始皇的功业进行比较,比秦始皇略胜一筹。但是和秦始皇的错误相比,其“骄慢奢侈,为政暴虐”略次于秦始皇。
说白了,他们两个是半斤八两,都属于“功有余而德不足”的帝王。
这是总体评价,也算客观,毕竟哪有十全十美的人。
刘彻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业甚多:
1、为加强中央集权,颁行推恩令,又制订左官律和附益法,严禁诸侯王参政;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提拔有才之士为侍从,以备顾问;裁抑相权,依靠亲信、近臣及宦官参与决策,从而形成中外朝制。
2、设十三州刺史部,加强对郡国的控制;
3、为解决财政困难,改革币制,禁止郡国铸钱,推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制度;
4、颁布算缗、告缗令,向商人征收重税;
5、建立正规的察举制度,令郡国举孝廉及秀才、贤良方正等;
6、实行尊崇儒术的文化政策,设五经博士,在京师长安兴建太学,又令郡国皆立学官。
7、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其远徙漠北;
8、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又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
但他迷信神仙,热衷封禅和郊祀,巡游各地,挥霍无度,并多次卖官鬻爵(筹集军费的手段),重用宦官,酿成“巫蛊之祸”。
其实,汉武帝一生,对内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对外连年征战,开疆拓土。
从百姓层面来说,西汉帝国强大了,百姓生活困难了,对百姓来说,汉武帝实行了糟糕的经济措施。
从国家层面来说,汉武帝为了国家的强大,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充盈了国库,获得了足够的军费,打出了大汉的荣光。这种糟糕的经济政策,也可以说支撑了大汉帝国的荣耀,成就了汉武帝的伟业。
如果我们用民本主义思想(政府存在的全部意义在于服务“百姓”的整体福祉)来看汉武帝,则是七分错误,三分功劳;如果我们用民族主义思想(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来看汉武帝,则是七分功劳,三分错误。
由于历史上对汉武帝评价褒贬不一,且内容颇多,这里就不一一呈现。大部分都是承认他的雄才大略,当然包括人云亦云的成分,完全否定汉武帝的,我看只有一位现代的历史学教授,他给出的评价是:独夫民贼,恶贯满盈。
汉武帝一生都在祸国殃民,终其一生,并没有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其祸国殃民的具体表现,就是通过盐铁专卖、均输等措施疯狂搜刮民财,而且严刑峻法,压迫民众;同时,还大量征发民众从军,四方出击,扩张领土,不仅耗费巨额资财,还使无数生灵涂炭。
不可否认的是,汉武帝时期,虽然经济和民生方面远不如文帝和景帝时期,但是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方面绝对是达到了一个顶峰,从这个意义上汉武帝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汉武帝口号上施行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本质上则完全背离儒家民本主义的核心思想。
这种“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成为汉代以后统治者惯用的手段。没有任何原则,全靠一人的好恶选择性的使用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凡是有利于统治的儒家思想就法家思想就利用,凡是不利于统治的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就剔除。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武帝英雄类始皇,甘心黩武国几亡。
晚年赖有知人术,解把婴儿付霍光。
如果托非所人,他死后即面临亡国的局面,所以,汉武帝在识人用人这一点上还算是一个不太糊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