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的原因及背后的故事:为何他能一举夺权?刘禅和孙权为何没有动静?

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的发生源于曹丕逝世后,曹叡以年幼继位,权力实际上被掌握在司马懿手中。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一举夺取权力。其背后的故事可追溯到司马懿多年来在朝中的积极谋划和布局,以及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才能。与此同时,刘禅和孙权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内部势力的制约,未能在政变中有所作为。

众所周知,司马懿是后三国时期的权臣,为晋灭蜀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实在曹氏三代(曹操、曹丕、曹睿)都健在的时候,拥有鹰视狼顾之相的司马懿经历过罢官、贬黜、外放多个阶段,但是最终权倾朝野的转机便是高平陵之变,为何司马懿发动政变如此顺利,蜀国吴国为何不趁机攻占魏国呢?接下来小编一一解说

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的原因及背后的故事:为何他能一举夺权?刘禅和孙权为何没有动静?

高平陵政变前夕,司马懿一方阵容:司马懿本人、司马师、司马昭、蒋济、高柔、王观等,兵力:三千死士。

而曹爽一方阵容:曹爽本人、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张当等,兵力:几万左右

由此看来,司马懿从兵力上远逊色于曹爽,就阵容而言,曹爽一方本有智囊桓范,曾建言”以许昌为根基,奉天子而讨逆,收拢各方兵马诛灭司马懿”,然而,曹爽优柔寡断,摇摆不定,却因为来自司马懿的“投降只免去官职,可做一富家翁”一句书面语而投降。反观司马懿一方,元老从臣比较多,并且各司其职。最主要的是小魏帝曹芳便在曹爽的手上,但是却丝毫没有发挥任何实质作用,反而司马懿说服了郭太后,成功的控制了洛阳的城防和兵器库,继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曹爽自己走向屠刀下。

在高平陵事件的发生,蜀国和吴国为何没动静呢?

这就不得不说司马懿保密工作做得好,在发动政变之前,司马懿在家一直装病,正好这个时候,河南伊李胜正好去荆州赴任,顺便看看司马懿,却发现他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样子,心想应该命不久矣,后来曹爽问了他便如实相告。至此曹爽便完全放心,将宫里宫外都安插了自己的亲信。

于是在公元249那年,便跟随天子去高平陵,祭拜过世的魏明帝曹睿,趁着这个机会,司马懿开始发起进攻了,带着三千精锐死士,便直接奔向司马门,强行占领洛阳武器库。同时,让司徒高柔执行大将军的职责,接管曹爽原来的兵营,还对高柔说:“你现在就是大魏的周勃”,下令让太仆王观行使中领军的职责,顺带统领原曹羲兵营。接着司马懿便和太尉蒋济一同迎接天子,在洛水浮桥边上屯兵,以防止意外发生。

后面便是政变的发生,前后时间间隔非常短,而且蜀国和吴国并无知晓。

在公元249年,蜀国发生了什么呢?在曹爽兄弟被杀,夏侯玄被调离,郭淮领征西将军,夏侯霸与郭淮本身就不合,于是便一路从阴平逃往蜀汉,刘禅得知,便让姜维前去接应,被册封为车骑将军,后来就跟着姜维在魏国雍凉地界进行侵扰,但是被陈泰击退。

东吴这边,孙权这边正为太子之事发愁,晚年好色昏庸的他,在孙登、孙和、孙霸之间徘徊,最终全部处死,改立孙亮为太子,连身为东吴第四任大都督的陆逊,卷入这立储风波,最终被孙权责备忧愤而死 ,在这种情况下,东吴内部变动剧烈,更是无暇顾及曹魏。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