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儒朱熹:20首古诗醉人心扉,每首皆绝唱!”

南宋大儒朱熹,是一位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深邃的思想和情感,每一首都令人陶醉其中。他的古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融入了他对人生、情感、友情的深刻思考,每一首都犹如一首绝唱,深深触动人心。南宋大儒朱熹的古诗,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醉人心扉,留下无尽的美好回忆。

“南宋大儒朱熹:20首古诗醉人心扉,每首皆绝唱!”

他是一位特殊的诗人,写诗很牛逼,其中一首《观书有感》,真是家喻户晓,千古绝唱。但他还有一层身份,儒学大神。元、明、清三朝都把他的儒学思想奉为官方哲学,连他写得《四书章句集注》都成了科举考试必考科目。

他是唯一一位非孔子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

他就是朱熹。

朱熹虽是大神,也有被人骂的时候。庆元二年,被弹劾“伪学欺人”,还被列出六大罪状,真是祸从天降,至此朱熹被罢职,只能回建阳,当教书先生。

其实,朱熹写诗更厉害,他的诗歌妙趣横生,细细品味每一首都富含哲理,真是值得一读再读,今天我们来赏析这两首诗歌吧。

春日

【作者】朱熹 【朝代】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是写春天的诗,但朱熹写春天是赞美春回大地?还是伤春悲秋?都是不是吧。其实还有更深的想法。

赏春的地方是“泗水”,可朱熹没到过“泗水”,按照朱熹年龄推断,这时“泗水”已被金人占领。没去过“泗水”,诗人为什么要假想自己看到了“泗水”春光?这跟一位偶像有关,朱熹非常崇拜孔子,他是孔子的铁杆粉丝,把孔子当成白月光,想着假借“泗水”这个圣地,来求圣人之道。所以“泗水”是暗含深意的。

诗人想象自己在“泗水”赏春,开篇就告诉大家,天气晴朗,诗人在泗水滨,踏青。一个“寻”,俏皮可爱,写出诗人的心情很好,给诗添了很多情趣,诗人真是寻春天?朱熹这位大儒,他“寻”不是春,而是圣人之道,打了个比方罢了。

“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一句,交代了“寻”的结果,是啊,朱熹找到了,春天的无限风光都在眼底。为什么诗人一下子就找到春天?因为“一时新”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焕然一新呀。这里也暗含了朱熹的思想,就是圣人之道很广博,就像这春光一样。

最后一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十分俏皮,有趣,发现春光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姹紫嫣红的鲜花就是春天的象征。说到这里,诗人已经结束踏青,那么真是美啊!诗人只是想说春天吗?当然不是啦,他是在赞美圣人之道。

其实,这首诗很隐晦,表面写春,其实是表达在纷乱的战火中,寻找圣人之道的美好,这就是这首词的奇妙之处。

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朝代】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爱读书,还爱做读书笔记,但他这人很风雅,连读书笔记,都写成绝美的诗,这首《观书有感》很出名,说的就是朱熹读书的感受。我们一般人读书,也会写写读后感,大多会说下,这本书哪里好,哪些地方很喜欢,哪里需要注意。而朱熹的读书笔记,那就是别有洞天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观书有感》。

标题很直白,就是读书后的个人感受。但他并没有直接写感受,而是池塘打了一个比方,作了一个比喻。

这个池塘有半亩那么大,就像一面大镜子一样,天空啊,云彩啊都倒影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十分耀眼!

这时候,你开始思考,池塘为什么那么清澈?因为有不断的活水涌入池塘呀。

这首诗,表面上再说一个池塘,其实就是说诗人的读书感受,池塘就像人的大脑一样,需要不断的新知识注入,才能澄澈明理。

朱熹是大学问家,他认为人呢,要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这新知识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一样,能让人达到新的境界。

人不仅要学习,还要接受各种不同的思想,要广泛的学习,才能新水长流,这首诗后来还延伸了一个成语“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

这首借景喻理的诗,表达了诗人那种妙不可言的读书感受。告诉人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的境界,尤其是那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了千古名句。

朱熹的诗,不能只读表面,他大多的诗,都是有深意的,要结合他写诗的背景来细细品味。朱熹的诗造诣很高,在文坛上的地位、影响力也是颇大的。不过大家最熟悉的,还是朱熹带来的“三纲五常”,这是封建社会的精神粮食,在中国流行了上千年。所以说,朱熹是文坛史上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其实朱熹还有很多诗,下面在附上18首诗,供大家品味。


申明:

头条@陌尘染公子:内容原创,图片由“头条免费正版图片”提供,仅限今日头条平台使用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