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的孔融会怎样救助梨的结局?

四岁的孔融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孩,一天他路过一片果园,看到一个梨树上的梨被风吹落在地上,受伤了。孔融心生怜悯之情,便拾起梨果,小心翼翼地将它抱回家中。接下来,孔融会如何救助这颗受伤的梨树呢?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解谜。

大家好,老顾又来了!我是一个喜欢历史,喜欢读书的男人!欢迎大家转发我的文章!

我们小时候就朗朗上口的《三字经》里就有这么几句:"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千古流传,为我们树立了从小就懂礼让知孝顺的榜样。

而且孔融非常聪明,擅长诗词歌赋,文章写得相当漂亮,成年后就成为东汉末年的一代名儒,名列"建安七子"之一,可见他的文采风流!

四岁的孔融会怎样救助梨的结局?

一提到孔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在四岁时让梨的举动。连妇孺皆知的三字经,都将此事记录了下来。由此可见,孔融是非常懂事的。他在少年的时候不仅尊老爱幼,还非常喜欢学习。随着年岁渐长,他腹中的韬略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才了。

孔融长大之后依然是当时的一个能人,凭借他的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成为了建安七子之一。又凭借着他刚正不阿的行事作风,受到了司徒杨赐的征召,暗中调查那些贪污之人。孔融后来检举的那些人大都是宦官的亲族,而当时宦官掌权,尚书不敢得罪宦官,就拿孔融和杨赐问责。面对尚书的问罪,孔融依然直言不讳。

建安元年时,孔融离开了北海,前去朝廷任职。孔融刚到许都的时候,先是担任了将作大匠一职,而后,迁职为少府。起初,孔融与曹操关系尚可,他还曾写诗称赞过曹操,说:曹操无私地奉献自己,忠于国家。

作为一个读书人,孔融显然不适合生活在乱世。正因如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给了最为中肯的评价:岁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可诵,论事考实,难要悉行。但能张桀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

后来有个叫郗虑的大臣和孔融有积怨,于是边想办法陷害孔融,找人诬告孔融图谋不轨,诽谤朝廷,曹操这时正对孔融怀恨在心,于是便杀了孔融,并且株连他的全家,死时56岁,他有两个孩子,大儿子9岁,小女儿才7岁,因为当时年龄太小了,所以并没有被株连。

今天的故事老顾就讲到这里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评论区讨论。喜欢老顾,点个赞哦!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