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推荐年仅十三岁的桑弘羊,汉武帝赞叹不已,司马迁撰传传之

西汉时期,汉武帝因年仅13岁的桑弘羊的才华和品德而赞叹不已。司马迁为其撰写传记,将其英才传之后世。桑弘羊虽年幼,却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能力,成为了当时备受瞩目的人物。

对话,跨越两千年;邂逅,司马迁密码。

十三岁的桑弘羊是谁推荐给了汉武帝?

大多数人未必知道。

这个人便是郑庄!

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这句话还可以如此表述——“郑庄行,千里不赍粮”。

“郑庄”是汉武帝时一位臣子,“赍”是携带的意思。

这句话译成现代白话文:郑庄出行,方圆千里不需要自己携带粮食。这也是郑庄好客典故的来源。郑庄因为朋友遍天下,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无需担心衣食。

郑庄到底有多牛呢?

司马迁一言以蔽之“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的广大区域,“士诸公”可是知名长者和士人,“翕然”意思为言论一致的样子。

诸多知名人士众口一词称赞。朋友多,人脉广,连汉武帝都不得不佩服郑庄!

郑庄推荐年仅十三岁的桑弘羊,汉武帝赞叹不已,司马迁撰传传之

郑庄画像。

01有其父必有其子

“郑当时者,字庄,陈(今河南淮阳)人也”,郑庄也叫郑当时。

司马迁在介绍郑庄时,先介绍了其父“郑君”,大概是久远不知姓名,又或者是尊称吧。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郑庄的父亲郑君曾追随项籍做将军。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项羽本纪》中司马迁明确“羽”是字,“籍”是名。古人的名和字是有区别的,直呼其名带有贬义,要么称对方尊称或官衔,要么称呼对方的字。

“籍死,已而属汉”,项羽死后,郑君不久就归顺了汉朝。

“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既然归顺得有所表示,刘邦下令让降将们直呼项羽的名讳——也就是项籍。然而,唯独郑君拒绝了,在项羽旧部中仅此一人。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那些叫项籍名的都升官做大夫,而郑君却被驱逐了。“郑君死孝文时”。

司马迁寥寥数语将郑君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了——刚正守义。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郑君为人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儿子郑庄。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郑庄以行侠仗义自豪,曾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因此而闻名于梁楚地区。

“张羽”是梁孝王刘武的得力干将,曾率领梁兵抵抗吴楚叛军攻打。张羽之“厄”应该是汉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时,遭到吴楚攻击而身陷困境。

郑庄大概在此时进入了汉景帝的视野,开始步入仕途。“孝景时,为太子舍人”,“太子舍人”是太子属官,职位最低。“太子”应该是未来的汉武帝刘彻。

汉景帝画像。

02结交天下贤能之士

郑庄进入仕途之后,并非钻研业务,忙于政务,而是抽空走亲访友,结交天下贤能之士。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司马迁表示郑庄喜好黄帝、老子学说,他却仰慕那些年长有德之人。他常积极奔走拜望,好像怕来不及见他们一样。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洗沐”指休假;汉制,官吏五日一次沐浴休息。“驿马”指传递公文、军事情报的马,此处特指快马。

每逢五天休假,郑庄常在长安郊区备置快马,用以“存诸故人,请谢宾客”,探望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又是夜以继日,又是通宵达旦,这样子竟然还担心应酬不周全。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虽然郑庄年纪轻官位低,但他所交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辈的闻名全国的士人。

汉景帝时代,郑庄应该是没有晋升,所以司马迁略过不提。“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汉武帝即位之后,郑庄逐渐升官,从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一直官居右内史。

从太子属官到外放地方任职,直到被召回京师位居九卿,司马迁仍然没有提及郑庄的政绩。鲁国中尉负责诸侯国地方治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负责地方行政;右内史负责管理京师治安。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郑庄任太史(不知啥官职)的时候,曾告诫看门的人:“凡有客人到,无论贵贱都要请进来,不要让客人在门外等候。”“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郑庄重礼敬贤,放下自己的高贵身份,谦恭地对待来客。

汉武帝画像。

03极力向汉武帝推贤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郑庄为人清廉,又不懂得经营,完全依靠朝廷俸禄及赏赐应酬宾客。“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因为如此,他赠给别人的礼物,不过只是一篮子食物。

“算”为竹器,盛在竹器送人除了表示郑庄的节俭,也证明了其为人清廉。其实,从广泛结交朋友来看,郑庄哪里还有有时间经营家产呢?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每次朝见皇上,有机会就要称道才德并重的贤人。“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不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郑庄在推荐士人和丞、吏等,每当谈起他们来真是津津有味,常常推重他们认为比自己贤能。

“未尝名吏”,从未直接称呼过属吏的名字,“与官属言,若恐伤之”,与属下谈话时,谦和得生怕伤害了对方。“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听到别人有高见,便马上报告汉武帝,唯恐延迟误事。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他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汉武帝便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

司马迁通过这个小事例说明郑庄人缘好,朋友多,走遍天下无需担心衣食问题。当然,这也说明郑庄向汉武帝推荐了全国各地的贤能之士。

《公孙弘主父偃列传》中褚少孙引用了班固的话,“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将韩安国郑当时并称说明两人同等优秀。然而,韩安国推荐了诸如壶遂、郅他、臧固等梁地优秀人才,司马迁都有记录,却没给郑庄推荐的贤友留下姓名。这点多少让人遗憾,进而怀疑。

04郑庄因骑墙而被降职

然而,郑庄也是有缺点,在《窦婴、田蚡列传》中早已经表现出来了。

“以武安、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因为田蚡和窦婴廷辩之事,郑庄摇摆不定,汉武帝动怒将其贬职,降为詹事,后来又调整职务为大农令。

话说武安候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在婚宴上灌夫醉酒闹事,田蚡将灌夫捆绑羁押,“劾灌夫骂坐(犯……罪)不敬”,窦婴“锐身(奋不顾身)救灌夫”。

汉武帝让田蚡与窦婴“东朝廷辩之”。在汉武帝与王太后面前田蚡、窦婴相互攻讦。

汉武帝让群臣就此事进行廷议,“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敢坚对”,郑庄起先肯定窦婴,后来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余皆莫敢对”,剩余其他人都不敢发表意见了。

“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汉武帝对郑庄骑墙很是恼火,“你平常多次说田蚡得失,今日当廷辩论,你却拘束畏缩得像车辕下的马匹,我早晚把你们这帮人宰了。”

当然,汉武帝最终没有宰掉郑庄,而是降职为詹事。“詹事”为太子属官,掌管东宫内外庶务。“大农令”曾称为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

司马迁在《郑庄列传》仅仅是简单一句话带过,“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郑庄在朝中常常迎合承顺武帝心意,不敢过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张。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大概都有缺点的。司马迁为他人立传记绝不会“当场”揭露其缺点,而往往在另外的传记中通过人物对比体现出来。譬如谋士郦食其所犯重大错误便是在《留侯世家》中出现。

05受朋友牵连入罪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到了他晚年的时候,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所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

在国家面临困难时,郑庄虽不能身体力行去解决困难,但是可以推荐人才来帮助解决困难。在《平准书》中,汉武帝所重用的经济人才,像桑弘羊、东郭咸阳、孔仅都是郑庄所推荐的。

然而,人毕竟不是一样的。郑庄推荐的人太多了,难免良莠不齐。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淮阳太守司马安检举此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郑庄因此落下罪责,赎罪后削职为平民。

郑庄负罪固然是受朋友牵连,难道真应该归罪于朋友?@七品草民甚至怀疑朋友搞运输,大农令是否兑现了费用呢?毕竟当时“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因为物价飞跃,收上来的田地租税还不够运输的费用。

“倾之,守长史”,事过不久,入丞相府暂行长史之职。“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汉武帝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郡太守。“数岁,以官卒”,几年后,卒于任上。

“元光之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汉武帝年号“元光”为从前134年到前129年之间,“河”指黄河。汉武帝派汲黯、郑庄修筑堵塞,但是修完后又被冲垮。

黄河的决口在南岸,而丞相田蚡封地在北岸,所以决口对田蚡个人有利无害,于是上书汉武帝,决口是天意,人力无法改变,就不要劳民伤财了,“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

“是时郑当时为大农”,上书建议汉武帝开挖运河,“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从长安沿着南山开渠,不过三百里的直线,而且容易水运。比此前漕运九百里水道更近,而且可以灌溉渠两侧万顷良田。

“天子以为然”。“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汉武帝同意了郑庄的建议,派数万人修渠,三年完成工程。运河开通,极大地方便了漕运。

开凿水渠利国利民,郑庄的政绩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6郑庄好客该怎么理解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列传第六十 汲黯 郑当时》

这是翟公官复原职后在大门上写字劝阻那些势力宾客的。

“可悲啊,可悲”。

司马迁对郑庄所交的朋友颇有微词,“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

为了更好地说明郑庄的可悲之处,司马迁举例下邽(陕西渭南)翟公,“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任职廷尉时,宾朋扎堆挤破门;中途免官降职,门口可以张网捕鸟了。

“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官复原职,宾客又想归附。于是翟公在门上写下了上面的二十四个字,颇有讽刺意味!

然而,@七品草民却在想朋友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当你困难时,需要朋友出手相助;当你失意时,需要朋友出面支持……

如此,朋友岂不是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了。

如果“郑庄好客”为了一己之利,或者结党营私,那么他恐怕难以坚持下来,更不会交到真正的朋友。而郑庄恰恰相反,他所结交的贤能人才都推荐给了汉武帝,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郑庄无私为国推士进贤,并非为自己拓宽晋升道路,也不是结党营私,这种无私精神更值得的敬佩!

所以,司马迁为郑庄落难时无人相助而感到悲哀,@七品草民 认为大可不必!

“积德行善,必有后福;心存善念,天必佑之。”

“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因为郑庄的缘故,兄弟子侄中位居高官的有六七人。这其中肯定与郑庄故交老友庇护、裙带有关吧。

互动讨论,请关注@七品草民。码字不易,谢绝抄袭。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