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2万人之兵迎敌袁绍,而并未动用手握30万青州精锐军,这让后人对其决策产生了诸多猜疑。究其原因,或许是曹操深谋远虑,以一次小规模战争试探敌军,为后续更大规模军事行动蓄力,亦或是准备充分、精兵强将尚未到齐。在历史的长河中,曹操的这一决策也成为后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官渡之战时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次重大战役,我们知道在这次战役中曹操以觉得劣势的兵力大破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这次力量悬殊的对决中曹操和袁绍各出动了多少兵力呢?据《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袁绍既并公孙瓚,兼四州之地,众十馀万,将进军攻许”,这里我们可以推测出袁绍的大军人数应该在十万左右。关于袁绍大军人数在十万左右在《三国志 魏书 袁绍传》中也得到了证实。然而关于曹操这边参战兵力的记载却没有那么详细,有一个比较可靠的推测是曹操在官渡之战投入的兵力大约在10000人左右,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曹操在官渡之前曾招降了百万黄巾军并且从中挑选了30万精壮男子将他们编成了青州军。那么为什么在官渡之战的生死关头曹操却只投入了10000兵力去作战呢?难道曹操早就认定自己可以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吗?
据《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之时曾一度处于劣势。据史籍记载”时(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这里交待官渡之战前期曹操在前线布置的作战兵力竟然不到一万人,而且和袁绍对峙的时候还损失了近两三成的兵力。关于《三国志》里记载曹操的兵力居然不到一万人在后来也有被人质疑过,南宋裴松之在注《三国志》的时候曾说道;“魏武初起兵,已有众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馀万,馀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这里的说的大致意思就是曹操自起兵之时就有5000多兵马加上后来收编了30万青州军和兼并其他势力的人马,认真算起来曹操手下的兵马少数有几十万,尽管再战争中曹操的兵马肯定会损耗,但也不至于到官渡之战的时候只有不到一万人参战吧?
那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上投入的兵力真的仅有10000人吗?关于曹操兵力的具体数据已经很难统计了,如果我们算上曹操的后勤部队和预备军保守估计曹操的兵力应该在20000左右应该是可信的。那么曹操为什么在收编30万青州军后却在官渡之战上投入了不到2万的兵力呢?事实上曹操不是不想动员更多的兵力去迎战袁绍,这里面他自己也有自己的苦衷,首先我们来看看青州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在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不欢而散不久在青州一带活动的百万黄巾军一下子涌入了兖州杀了兖州牧刘岱,这时候在鲍信等人的拥戴之下曹操成了新的兖州牧。后来青州黄巾军向曹操投降,史籍记载“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这就是青州兵的由来,如果我们不仔细的看一定会认为曹操这是发了一笔横财然而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作为一支有着特殊编号的军队来说,青州军的名气其实是很糟糕的。我们下面来看看关于青州军参战的两次记录,“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这是一段关于吕布和曹操作战的记录,在战斗中吕布以骑兵冲击青州兵,青州兵的表现是一触即溃。这一战导致曹操大军阵脚大乱而在混乱之中曹操从马上掉了下来还烧伤了左手。
“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 这段记载是曹操被张绣击败之后,青州军在败退的时候居然还不忘打劫百姓,青州军的不法行为恰好被曹操的大将于禁正好撞见,盛怒之下的于禁于是亲自整饬军队前去讨伐青州军。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青州军不仅战斗力差而且军风也不正。而且直到曹操去世的时候青州军依然是军纪不好的军队,试想这样的军队你作为统帅会将其带入战场吗?
除了上述所说的青州军的战斗力和军纪都存在问题之外,其实曹操不在官渡之战中将数十万青州军投入战场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曹操的后勤供应不了几十万人在前线作战。事实上在和袁绍对峙官渡的时候,曹操就连手下2万多人的粮草供应都保障不了,曹操与袁绍对峙的时候后勤供应是什么情况呢?据《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记载”时(曹)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这里说的是曹操因为军队缺粮已经打退堂鼓了,他都准备撤回许都了。曹操之所以缺粮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中原混战才结束不久,尽管曹操占据了中原地区但是当时中原的经济还处于恢复中,这就迫使他只能使用有限的兵力前往官渡和袁绍对决。而且当时南方还有荆州的刘表与江东的孙吴势力,曹操在北上时也不得不留守军队防备中原地区,综上所说的原因加在一起大概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战时为什么只投入了近2万人参战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