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信是否留下后代的传说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说韩信曾被刘邦家族满门抄斩,但也有另一种说法称他留下了遗孤。这一历史之谜至今仍没有确切的答案,但韩信作为汉朝的重要人物,他留下后代的可能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汉初三杰中,文臣萧何、张良以不同的方式保住性命得以善终,而武将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仍不免一死。
在古代,一人身死是小事,全家全族人都要跟着遭殃,诛满门、夷三族是常事。韩信死后,到底有没有留下后代?这成为千古之谜,只能靠一些似有若无的传说补充历史记载的缺憾。
据京兆堂《韦氏族谱》记载,韩信被灭三族时,膝下一个幼子才三岁,被蒯通藏了起来幸免于难,后来托付给萧何。萧何修书一封让人带幼子到南越,叮嘱南越王赵佗收养。去韩姓一半改为韦,此后韩信后人在桂地得以延存并开枝散叶,今广西壮族多韦姓者。
这个蒯通是什么人呢?他是韩信的门客或者说是谋士,与韩信的关系非同寻常。蒯通口才非常好,也很有智谋,善于陈说利害,先后向韩信提出了灭齐的策略和三分天下的建议。韩信灭掉齐国后,面对项羽的拉拢,蒯通提出利用刘邦、项羽之间的矛盾,让韩信占据齐地而三分天下,可是韩信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因此,韩信临死时候叹息着说:我真后悔不听蒯通的话,以至于死在女人的手中!
这话被刘邦知道后,就把蒯通抓过来准备处以烹刑,蒯通为自己辩解说:“狗总是要对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时候,我只知道有齐王韩信,并不知道有您。”反正我当时就是韩信手下一只狗,除了主人我谁都咬!听了这番自羞自辱的大实话,刘邦反倒不生气赦免了蒯通。如此有智有勇的蒯通,在危难之时救下韩信幼子倒有很大可能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萧何让韩信从一个失落的粮草官变成大将军,也是萧何把韩信忽悠到长乐宫成为冤死鬼。这一成一败,更多的是为刘邦的天下大计着想,用韩信、杀韩信都是政治上的考量,萧何都做得恰到好处。在这个过程中,萧何与韩信应该也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在大义与私情面前他都努力兼顾着,为了大汉社稷必须按照吕雉的意志把亲自发现培养的“兵仙”除掉,而照顾到私人感情还应仁至义尽努力为韩信留下一点骨血,也应该是情理之中。传说,当刘邦知道找不到韩信的三岁儿子时大惊,很自然把怀疑目标指向杀韩信的唯一知情人萧何,于是假意给萧何加封五千户,并且派大量兵卒包围相国府,让萧何处在监视和怀疑之中。这种假设给血腥的历史赋予一丝温情,但愿真实如斯。
现在,广西一些土司和族人奉祠汉代开国大将军韩信,世世代代从未间断,他们都自认是韩信的嫡传子嗣。不论真实的过去如何,这寄托着人们对“兵仙”的怀念感叹,彰显着一个民族悠久而又沧桑的厚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