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变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曹变蛟是名将曹文诏的侄子,而他自己也是一位猛将。曹变蛟年轻时便跟随曹文诏四处征战,并且立下不少军功,因此受到当时皇帝的重用。后来曹变蛟从参将慢慢提升为左都督、总兵官,和曹文诏共称明朝的大小曹将军。曹变蛟增在松锦大战中力创清军,但最后还是战死沙场,此后明军也跟着分崩离析,只有曹变蛟的部下还义无反顾的冲向皇太极阵营。下面就来介绍下曹变蛟,看看他究竟是位怎样的将领。
谈及明末战争,人们往往错误的认为,明末朝廷无猛将多怂货,真正的最强猛将在满清和起义军手下,比如清军的鳌拜、起义军的刘宗敏等人,但实际上明末最强猛将是官兵,因为他差点把当时两股最强反明势力首领都给杀了:打得李自成只剩7个兵,让皇太极闻风丧胆,差一点就杀了皇太极!这就是明末悍将曹变蛟。
曹变蛟(1609~1642),山西大同人,曹文诏之侄,少年就随叔父出兵作战,且勇冠三军每战必胜。
《明史》称曹文诏为“明季良将第一”,又称“万人敌”,足见其人骁勇威猛,可惜1635年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洪承畴听说曹文诏阵亡后捶胸痛哭,朱由检也为此痛心不已。
曹变蛟到底有多厉害呢?
1633年,曹文诏被改派镇守山西大同时,山西巡抚许鼎臣急了,连忙上书朝廷说:“山西的贼将紫金梁虽死,但老回回、过天星、大天王、蝎子块、闯塌天等首领还没有消灭。变蛟勇武过人,部下健将千百人,才能仅次于文诏,请把他留在山西中部吧!”
这时,曹变蛟才25岁,就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帅才了。
此后,曹变蛟不负许鼎臣的厚望,对阵李自成等起义军屡战屡胜,但真正辉煌的时刻是1638年。
当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创立了“四正六隅”的战略计划,限期三个月剿尽起义军。1638年4月,因为没能如期完成任务,于是朝廷就把曹变蛟等人贬官三级,让他们戴罪立功。
所谓化耻辱为力量,曹变蛟以此为耻,随即开始第一轮小宇宙爆发。
李自成之所以难以剿灭,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战斗力强大,而在于不停的流动,即所谓“流寇”,一般不与能打的官兵作战,往往敌进我退、敌追我跑,专门往守卫薄弱的地方跑。对付这样的敌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亡命追击、不停打击。所以,爆发的曹变蛟转战千里,身上穿的铠甲有二十七个昼夜没有解下过,一直穷追不舍,这是一场精神意志的较量。最终,曹变蛟追上李自成,将之杀的七零八落,李自成的妻子、女儿都丢失了,只带着七个骑兵逃离。
《明史》记载,“是时,曹兵最强,各镇依之以为固,录关中平贼功,进变蛟左都督”。
关内战争上,打得李自成只剩7个兵,这是曹变蛟最辉煌的一战,而在关外对阵满清的战场上,曹变蛟更是猛得一塌糊涂。
崇祯十三年(1640)五月,锦州告急,变蛟跟随洪承畴出山海关,驻守宁远,随即就爆发了“松锦大战”,明朝指挥官是洪承畴,清军指挥官是皇太极。当然,洪承畴上面还有一堆大爷,他们认为这么多部队凑来粮饷也不容易,应速战速决,违背了洪承畴的一贯谨慎稳重用兵态度。
所以,匆忙救援加上粮道又被切断,明军内部不和谐了,先是王朴趁夜逃走,随后唐通、马科、吴三桂、白广恩、辅明相继逃跑,不仅削弱了明军力量,而且将很多战略要地送给了清军,于是洪承畴、曹变蛟等人被彻底围困,真正处于绝境之中了。
1642年9月,已抱必死之心的曹变蛟发动了绝地反击,一天夜晚率领精兵直扑清军正黄旗大营,杀死率先阻挡的清军佐领彰古力,试图阻击的正黄旗清军无不横尸于明军刀下,曹变蛟如入无人之境,杀的清军溃不成军,最后直冲皇太极大帐而去,将侍卫几乎全部杀死,皇太极闻风丧胆躲了起来。
以勇毅闻名的固山额真图尔格和弟弟伊尔登、内大臣锡翰、遏必隆等清将见无法以格斗取胜,情急之下占据御营营门拼命放箭,将曹变蛟射伤,失血过多几近昏厥的曹变蛟这才无力进攻。随后,由于清军慢慢反应了过来,逐渐向御营附近靠拢,曹变蛟于是撤兵,率军退回松山。
假如曹变蛟没有受伤,皇太极能否活命还真难说。一旦皇太极身死,那么松锦大战就会败,因为清军内部的多尔衮、豪格等必然会爆发多位之争,而放弃啃眼前的硬骨头。
对于这一场让皇太极耻辱的夜袭战,《明史》讳言不谈,只记载“九月,承畴、变蛟等尽出城中马步兵,欲突围出,败还”,且只是曹变蛟一支精锐突袭而已,根本没有“尽出城中马步兵”。其实,即便曹变蛟本人,清修明史也只是一笔带过,对他没有过多记载。
险些干掉了皇太极的曹变蛟,要不是史料对他一笔带过,他的名声应该比赵云还大。
1643年2月,副将夏成德暗中勾结清军,以子夏舒做人质约降,率部生擒洪承畴、曹变蛟、巡抚丘民仰(自杀)、总兵王廷相、祖大乐等,因为副将夏成德做内应,松山城就此失陷。
清军拿下松山城之后,将除了洪承畴、夏成德、祖大乐(祖大寿之弟,清军正在招降锦州祖大寿,故没有杀他)三人之外的一百多文武官员,和明兵八千余人,全部惨无人道的就地处死,其中就包括当时重伤在床、皇太极恨之入骨的曹变蛟。曹变蛟壮烈殉国,时年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