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后,八旗子弟都在哪里去了?

  八旗子弟是指清朝将士后代,而“八旗”则是清初军队及户籍的编制制度。这个制度按颜色和纹饰分为正红、正黄、正白、正蓝、镶红、镶黄、镶白、镶蓝八旗。

  八旗最初起源于女真人的狩猎组织,若干人组成的集体称作“牛录”,“牛录”进行大型狩猎活动,指挥者称作“牛录额真”。

  “牛录”除了狩猎活动,还具有防御作战的职能,若干“牛录”组成更大的集体——“固山(满语,意为旗)”,分别以不同颜色的旗帜相区别,于是形成了“八旗”的雏形。

  八旗兵最初由女真各部落组成,清朝前身的后金政权向外扩张的时候,将征伐所得的其他民族也编入八旗军,如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等等。

  公元1601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设立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

  当时的满洲牛录为三百零八个,蒙古牛录七十六个,汉军牛录十六个。

  四百个牛录分为黄、白、红、蓝四旗,均为皇帝和诸王、贝勒控制。

  1615年,清太宗时期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旗中男丁战时为兵,平时为民。

  1651年,顺治帝亲政后,直接统领正白旗,正黄、镶黄由亲王统领,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分别驻扎在国内的军事要地。

  顺治画像

  八旗军数量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二十七万人,这些士兵的后代形成了数量更为庞大的八旗子弟这一特殊群体。

  为何说特殊呢?

  八旗子弟爵位世袭制,生下来就有俸禄,意味着在和平时期可以不劳而获,终生享受特殊待遇。

  顺治帝曾诏令:旗人犯有死罪,若其祖上有战时阵亡者,可赦免死罪一次,罪犯曾在战时负伤,可免死一次。

  同时规定,旗人犯罪不受鞭刑,不可佩戴枷锁。

  清朝二百六十七年之间,八旗子弟通过科举考试为官者不足四百人。

  原因是,八旗子弟若通过考试做官,无法和汉人竞争。

  所谓的科举考试不过是做做样子,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大多数官员均为八旗子弟,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

  清军入关,施行圈地运动,大量良田划归旗人,而旗人还不缴纳赋税,免除劳役,居住的房屋由朝廷出钱建造,最底层的旗人也能得到两间房屋和三十亩田地。

  种种优惠政策,促使旗人越来越颓废,丧失斗志,最终使得看家的骑射本领都丢弃得一干二净。

  清朝初年,八旗军骁勇善战,为清王朝夺取天下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随着天下逐步稳定,八旗军开始躺在功劳簿上滋生享乐情绪。

  康熙帝所谓的“平定三藩”,实际上大多为汉军八旗的功劳。

  满洲八旗军居功自傲,逐渐丧失了英勇无畏的品质,以至于在晚清时期,八旗军对抗太平军节节败退,不得不征召湘军、淮军等新军应急。

  清朝中晚期,朝廷已然无法支付八旗子弟的巨额开销,鼓励旗人耕种、做生意,但旗人优渥日久,好逸恶劳,朝廷的措施收效甚微。

  清朝末年,八旗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而八旗子弟成了寄生群体,凭借着朝廷的特殊照顾,前期巧取豪夺,坑绷拐骗,敲诈勒索,后期只顾享乐,不思进取。

  玩鸟、比阔、逛青楼、喝花酒、泡茶馆、抽大烟的八旗子弟比比皆是。

  广州城曾经是旗人聚居的地方,相传,有旗人到茶馆喝茶,悄悄把小鸟藏在茶杯里。

  倒茶水的店小二打开茶杯盖,小鸟飞跑了,旗人就会狠狠敲诈一笔。

  茶馆老板无奈之下,此后改了规矩,客人不自己打开茶杯盖子,店小二不会主动续水,这一规矩一直保留至今。

  到了清朝灭亡,失去了朝廷的俸禄,这些八旗子弟坐吃山空,不事生产,开始变卖祖产,寅吃卯粮,赊欠度日,甚至是盗掘祖坟、沿街乞讨。

  当然,也有一些人学习手艺,自谋生路,却遭到同是旗人的嘲笑和冷眼。

  后因生活所迫,在关内城市的八旗子弟不得不剪掉辫子,换掉旗人装束,改为汉姓,逐渐从事手工制造、打短工、拉洋车等行业。

  关外的八旗子弟相对好一些,可以耕种田地维持生计,偶尔打鱼捕猎,体味一下祖先的生活。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