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崤底之战的结局怎样,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月,赤眉军攻陷长安,靠抽签来决定刘盆子当皇帝,建立建世政权。此时的赤眉军拥兵三十万,再加上更始帝向赤眉请降,赤眉军声势大震。此时的刘秀已经称帝,国号仍为“汉”,定都洛阳,拥甲百万,窥视关中地区。一山不容二虎,赤眉军与汉军之间的战事一解即发。
赤眉军是在于天凤5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东莒县)起事的,领袖是樊崇。樊崇起兵之时有兵百余人,后来转战到太山,当时青、徐二州闹大饥荒,周边的盗贼认为樊崇勇猛,都归附于他,约一年时间扩大到万余人。樊崇率领赤眉军击败王莽派来的10几万大军,势力扩大到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各地,拥兵30万。
公元23年,更始皇帝刘玄已即位并攻入长安,赤眉军归降于更始帝。但更始帝并没有待见更始帝,只是象性地封樊崇等20几人为列侯。樊崇等人回来后立即与更始帝决裂,双方开战,赤眉军分两路向西进攻长安,打败更始政权。
早在赤眉军与更始军交战之时,刘秀已派邓禹西入关中,静观其变。赤眉军虽消灭更始政权,但损失惨重,且关中缺粮,无奈之下,赤眉军领袖樊崇率军攻打西出陇东筹粮。邓禹认为时机已到,趁机占据长安。不料,赤眉军被陇地割据势力隗嚣击败,退了回来,再次攻打长安,击败邓禹,重新占据长安。
刘秀知道此时消灭赤眉军的时机已经成熟,东汉建立之后最关键的崤底之战拉开序幕。
刘秀看到邓禹战败,于是派冯异代邓禹为主将,急速进军与邓禹部汇合。不料邓禹贪功心切,打算迎战赤眉军,冯异加以劝阻,但邓禹不听,仍然出兵,与赤眉军大战数日,最后邓禹被打败,败走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冯异率军相救,也被击败,冯异只率少数人脱身。冯异败后注意收集散兵和当地豪强武装数万人,才稳住阵脚,与赤眉军继续交战。
冯异知道赤眉军缺乏粮草,于是坚壁清野,待机再战。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月,时机来临。冯异先派一支部队化装为赤眉军潜伏起来,再派少数兵力与赤眉军,故意示弱战败,引赤眉军追击,冯异再以主力相拒。双方均倾巢而出,一直打到夕阳西下,军队疲惫。此时,冯异之前布置的伏兵从两侧杀出,伏兵穿的是赤眉军的服装,造成赤眉军不能识别敌我,赤眉军惊溃大败,冯异军追击至崤底,迫降赤眉军八万余人。
赤眉军遭重创后,加之粮草已尽,逃向东南方,此时刘秀亲率大军驰援宜阳一线,与耿弇等人会合,堵住赤眉军南退方向。赤眉军无路可逃,樊崇、刘盘子率赤眉军10几万兵马投降刘秀。历史上有名的赤眉起义就此终结。
此战过后,更始军和赤眉军两大势力烟消云散,刘秀统一天下的步伐又迈了一大步。在崤底之战中,邓禹战败,冯异临危授命,在初战不利的情况下,总算是冯知耻而后勇,力挽狂澜,击败赤眉军,足见冯异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不过,此战刘秀坐阵后方却能决胜千里,步步为营,崤底之战才能取得胜利,这也足以表现出刘秀有着优秀的统筹能力和军事能力。
刘秀的布置是这样的:
1.坐观赤眉军赤眉军和更始政权两虎相争。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赤眉军虽一时投靠更始帝,但赤眉军兵力太盛,再加上更始帝曾杀害刘秀的哥哥刘縯,致使樊崇不得不谨慎,樊崇可是手握30多万大军。樊崇和更始帝的矛盾迟早要爆发,刘秀此时不宜插手,坐观其变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刘秀才派邓禹西入关中,静观局势发生变化。
可惜邓禹入关中四年没有什么成就,才会失去耐心,冒险进入长安。须知当时的赤眉军虽然缺粮,但还没到粮尽的阶段,再加上四处掳掠,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后来,邓禹急于立功,才会再次败在赤眉军手下。
2.关中大饥,缺乏粮草。
据《后汉书·刘盆子传》记载:“时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
赤眉军打败更始军后,已经没有粮了。刘秀的应对方式是,号召关中各地主豪强和割据势力,坚壁清野,以断绝长安的粮食供应,以待时机。时间一长,赤眉军军心涣散,甚至可能不战自溃。
3.围堵战术。赤眉军西进被隗嚣击败,粮道已绝,刘秀就知道这支大军已经面临危机,开始布局围堵赤眉军。刘秀派遣破奸将军侯进等屯新安(今渑池东),建威大将军耿弇屯宜阳(今宜阳西),在东、南两个方向堵截赤眉东归或南下之路。再加上西北有隗嚣、西南有延岑等人的拦截,赤眉军被困在关中。
刘秀这三招让赤眉军陷入困境,想想赤眉军三十万大军,却没有足够的粮草,尤如无头的苍蝇一样,在关中乱撞。待其士气一弱,冯异大军一出,赤眉军必败无疑。赤眉军战败于冯异之手后企图往东南撤退,刘秀更是亲率大军与耿弇会合,确保万无一失。
赤眉军自起兵以来,没有政权观念,一向是大军攻占一地立刻就走,靠掳掠供应军队补给,没有根据地,也没有后勤保障。在作战时,赤眉军虽然厉害,但缺乏有效地组织,没有全局统筹,也没有及时休整军队,这样的军队一旦陷入困境后果不堪设想。相比之下,刘秀占据河北、河东、河南等地并苦心经营,有稳定的大后方,这些都是刘秀夺取天下的基础。
赤眉军进入关中后没有备足粮草,恰逢关中大饥无粮,赤眉军反而四处交战,军队疲惫,军心涣散,又面对刘秀的精心布局,战败也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