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闹得是轰轰烈烈 这场起义最后为何会快速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如果你对唐末黄巢起义感兴趣,那么小编为你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你参考。

  公元880年,黄巢入驻长安,建立大齐政权。2年后,这支四处征战,声势席卷大半个唐王朝的起义军,却因为缺粮缺兵被迫离开,兵败告终。

  晚唐时期,官僚机构增多,财政入不敷出。朝廷要求地方预征两至三年的租税,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干脆“反了”。

  当时的浙东可是唐王朝的“钱袋子”,当地人民负担更重。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裘甫领导农民起义。第二年,起义军攻下剡县(今浙江嵊县),只是很快就被镇压了。

  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由于官府不肯发兵更代,引起戍守桂军的八百徐泗士兵众怒,杀死都将,推梁科判官庞勋为首领。一路向北,先是拿下宿州(今安徽宿县),又攻下徐州。朝廷火速派出10万大军,于第二年夺回徐州,镇压了起义。

  这两起事件,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皇帝的生活依旧奢侈如故,地方的赋税越发繁重。而关东地区的年年水旱灾情,当地州县并不向朝廷据实以告,百姓的生活痛苦不堪,又投诉无门。

  乾符元年(公元874年),一场震惊全国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王仙芝(濮州人,今河南范县)聚众几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起义,第二年,攻下濮州和曹州(今山东曹县)。而此时的黄巢(冤句人,今山东菏泽西南)也聚集了数千人,响应他的行动。

  黄巢,擅长骑射,喜欢侠义行事,粗通笔墨。多次参加科举都没有通过,又目睹当朝官吏盘剥百姓,于是干脆“造反”。他和王仙芝二人,都贩卖过私盐,对各地的交通路线很是熟悉。于是,二人联手在山东一时无人能敌。那些不堪重负的百姓,都纷纷投奔他们,几个月的时间,起义军人数多达几万人。

  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他们第一次走出山东,攻打汝州(今河南临汝),俘获刺史王镣,随后又拿下郢、复等州。同年十二月,他们进攻蕲州(今湖北蕲春),王仙芝接受蕲州刺史裴渥招降条件,却因为没有黄巢的份,而被其打的头破血流,此事只好作罢。二人就此闹翻,3000人追随王仙芝,另两千人跟着黄巢。

  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二月,黄巢拿下郓州(今山东郓城),三月攻下沂州。这时王仙芝也攻占鄂州。六月,二人再度联手,攻打宋州(今河南商丘),没有成功,两人分开。王仙芝直取安州和随州,黄巢占领濮州。

  十一月,唐招讨副使杨复光“诱降”王仙芝,王仙芝派尚君长等人去请降,中途却是被唐招讨使宋威劫持,此人向朝廷奏表称是他所擒。而杨复光说这些人是王仙芝派来投降的代表。二人互不相让,朝廷不知实情,将尚君长杀了。

  王仙芝怒了,事情没成,自己的手下还丢了命。于是,在乾符五年正月(公元878年)攻下江陵罗城,一番掠夺焚烧而去。只是没过几天,他在申州(今河南信阳)败给唐招讨副使曾元裕。二月,在黄梅(今湖北黄梅),再次战败,5万人战死,自己被斩杀。

  余部一部分南下,在湖南和江西继续和唐军抗争。另一部分北上,投靠黄巢。此时黄巢成为起义军统帅,称为“冲天大将军”。为躲过唐军精锐部队的攻击,他率起义军渡过长江,进江西,过浙东,来到福建。十二月,起义军拿下福州。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起义军来到岭南,由于水土不服,不少人死于瘴疫,大家情绪低落。黄巢听取意见,取道桂州(今桂林),进入湖南。沿途大量农民加入,军队人数增加到50万人。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丁卯日,攻克东都洛阳。十天后,向长安进军。唐僖宗仓皇逃奔四川成都。黄巢乘“金装肩舆”入城。当地的百姓夹道围观。当时他们向百姓宣告:黄巢起兵,就是为了百姓。不会像李姓王朝那样不爱惜百姓,所以大家不必恐慌。

  只是两年后,唐军在沙坨首领李克用的帮助下,包围了长安。黄巢手下大将朱温也投降了唐军。此时的起义军被困长安,没有兵源,也没有粮食供给,无奈只好于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弃城而去。

  起义军虽然随后拿下蔡州(今河南汝南),却是久攻陈州(今河南淮阳)不下,苦战近300天。而这时朱温和李克用的部队又步步紧逼。第二年,黄巢撤兵陈州,过汴水,退到泰山下的狼虎谷,兵败自杀。

  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为何就这么快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根据地。

  黄巢从响应王仙芝起义开始,南下北上,几乎跑遍全国,攻占过很多地区。但是他们都是流动性作战,

  有了新的地盘后,就放弃了原有的地区。从来没有建立过真正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为何会失败?原因也在于此。

  由于是流动作战,吃住、后勤供给以及兵源都无法得到保障。基本上是走到哪,吃到哪。到了最后,黄巢也没有办法了,只好允许士兵去抢掠百姓。吃的问题是解决了,但也失去了民心。

  撤离长安后,他们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能靠再次攻城来提供补给。但是他们并不能保证逢战必胜,而一旦失败,就溃之千里。他们长时间攻打陈州,粮食都耗尽了,最后都开始吃人,这难道不是败亡的节奏吗?

  二、贪于安逸,放弃了趁胜追击的良机。

  起义军进驻长安后,认为这个天下都是自己的了,忙着“改换门庭”,却是放任躲在四川的“唐僖宗”,以及有抵抗力量的唐军。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结果让自己的成果很快化为乌有。

  当时,留在关中的唐朝禁军还有数万人,黄巢居然“视而不见”。唐凤翔节度使郑畋及其将佐假诈降,黄巢也没有警觉。郑畋暗中联系唐僖宗,将这些关中禁军集结在自己周围,并开始“完城堑,缮器械,训士卒”。而此前各自为政的藩镇也放下“陈见”,这些力量聚合在一起,成了黄巢最大的威胁。

  当时,留在长安的所有唐朝宗室均被起义军处死,而一些躲起来不投降或者假装投降的朝廷官员也被起义军杀了。长安附近的豪强们害怕呀,于是纷纷出城躲到深山中,还将粮食都藏了起来。于是起义军就这样被困在城中这方寸之地,这么多人要吃饭,黄巢只好派出使者到各地调拨粮食。

  但此举却是引起大家强烈不满。唐将王重荣投降黄巢,但老是被催粮催财,一怒之下,将使者全杀了,还派兵抢了40艘装满粮食的补给船。黄巢不得不带兵撤离。

  按照历史学家黄仁宇的分析,他本是想争取民心,但却受困于给养问题。最后军民关系恶化,不得不走。

  黄巢的起义就如那“无水之源”,没有“根据地”,哪有“根”?没有了“根”的事物是无论如何不会长久的。

  参考资料:

  【《新唐书·黄巢传》、《泰山道里记》、《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