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它关乎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每当有关于休假制度的改革时,大家都会各抒己见。今天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代人们的假期都是如何度过的。
先说汉朝。在大汉王朝,官员们每工作五天可以休一天的假,这个假期被称为“休沐”,也就是休息和洗澡的日子。这样看来,汉朝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到了隋唐,改成了十天休息一次,称为“旬休”,看起来比汉朝差了不少,但其实不是这样的,隋唐时已经有了类似于今天的黄金周的假期,每逢新年、冬至都会休息七天,而且这七天是带薪假期。除此之外,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日子都会放假,还有皇帝的生日。最让人惊讶的是如来佛祖的生日、孔子的生日、老子的生日也要放假,这和唐代帝王尊崇佛教以及认为自己是李耳的后代有关。隋唐时期是放假最多的一个时期。
宋代稍微差一点,没有佛祖生日、老子生日这些假期了。但一年的假期加起来还是有几十天的。
到了元朝,假期制度发生了大变化,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不需要什么假期,法定节假日只有十六个。
明朝是最狠的,节假日比元朝还少。朱元璋规定,一年休息三天,分别是过年、冬至、朱元璋本人的生日,倒真是简单易行。有官员要求恢复前朝的休假制度,朱元璋看都没看就给拒绝了,还想一年休息几十天,做梦吧!
清朝沿袭明朝的制度。鸦片战争后,西方人进入中国,他们每周休息一天,国人认为这是极大的浪费。1902年,朝廷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中,首次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全国实行星期制度。
有些朝代还有探望亲人的假期。比如唐朝,规定:父母在三千里以外者,每三年有三十天的探亲假;父母在五百里以外者,每五年有十五天探亲假。儿子的及冠礼有三天假;亲戚的有一天假。子女婚事有九天假,旅途所需时日除去不算;其他近亲婚事有五天、三天或一天假。父母丧事,朝廷官员必须强制性的退职三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丁忧三年或者守制三年。其他近亲丧事,放假三十天、二十天、十五天或七天;远亲的丧事放假五天、三天或者一天。官员的老师的丧事,放假三天。祖父母和父母的忌日放假一天。在第五个月时有十五天的“田假”,第九个月时还有十五天的“授衣假”。
不过,古代历代王朝都只规定了官员的休假制度,对于其他阶层并没有什么规定。那时候的农民、商人等阶层的人们只能按照惯例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