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清的文章,希望大家会喜欢。
明末崇祯时期,祖大寿和吴三桂麾下的关宁铁骑、洪承畴麾下的洪兵、卢象升麾下的天雄军、孙传庭麾下的秦军、左良玉麾下的湖广军在严重的内忧外患中锻炼出了强悍的战斗力。凭借这些军队,皇帝朱由检才勉强稳定了局面,甚至在崇祯十一年还一度出现了中兴的景象。但是由于崇祯皇帝在内忧上剿抚失策、在外患上战和两难,最终导致了这些军队相继败亡。
崇祯十二年,卢象升在蒿水桥之战中殉国,天雄军败亡;崇祯十五年,明军在松锦大战中惨败,洪兵败亡,关宁铁骑和秦军遭受重创;崇祯十六年,孙传庭战死于潼关,秦军败亡;崇祯十六年,以左良玉麾下湖广军为主力的明军与闯军在朱仙镇决战,结果明军惨败,湖广军精锐尽丧。
自此以后,面对愈演愈烈的内忧外患,再也没有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出来帮崇祯皇帝朱由检稳定局面了,以至于闯军自陕西出发进攻京师时,沿路的明军除了周遇吉所部之外,不是闻风而逃,就是望风而降。
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朱由检也使出了清末时期应对太平军的那一招——鼓励官僚地主自组团练武装。
根据顾诚先生的考证,皇帝朱由检曾在崇祯十六年四月下诏“各地结寨自雄的团练武装一律赦罪录功,但能擒斩伪官(李自成和张献忠任命的官吏)即与授职,能收捕贼徒(闯贼与献逆)即与给赏,能破贼恢城献俘者即行超擢,断不逾时’。两个月后,崇祯皇帝又下诏颁布了具体的赏格,“擒斩李自成者,赏银万两,封侯,世袭罔替;擒斩张献忠者,官极品,世袭罔替。其他立功者,各有封赏。”
在这两封诏书的鼓励下,各地的官僚地主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不被李自成和张献忠夺走,纷纷开始组建团练武装,其中规模最大、战力最强的一支是路振飞在江淮地区组建的。
路振飞,字见白,号皓月,天启五年考中进士,因抵御流寇及大破海贼刘香之功,于崇祯十六年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扬。
路振飞是继洪承畴、孙传庭和卢象升之后,崇祯手中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型的干吏,他在收到闯军占领山西的消息后,立即派遣金声桓等十七名将领分道守卫大运河,为崇祯皇帝保住了这条从江南向京师输送粮饷的通道。
闯军进入京畿地区后,路振飞在江淮地区官僚地主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团练武装,根据《史忠正公(史可法)集》中的记载,这支团练武装有一二十万人,其中精卒不下数万。
当时,闯军已经包围了京师,北方的明军不是投降,就是南逃,根本没有敢同闯军交战的。而路振飞为了解京师之围,就采取了围魏救赵之计,主动向驻扎在徐、淮地区的闯军发动了进攻。
崇祯十七年年三月,路振飞率部攻克了淮安,并俘杀了李自成任命的淮安知府巩克顺。四月,路振飞又率部击败了李自成政权徐、淮道防御使吕弼周和参将王富的军队,随后又将前来增援的李自成部制将军董学礼打退。
路振飞主动向闯军发动进攻的举动,在当时开始无疑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他对闯军的连战连胜,不仅提振了江南明军的士气,还稳定了江淮地区的形势,为弘光政权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局面。如果再经过几次大战的锻炼,路振飞所部极有可能成为一支战力强悍的部队。所以说,这样的路振飞也称得上是明末的曾国藩。
然而,弘光政权建立后,路振飞的人生遭遇了180度大转弯。
支持路振飞的官僚地主大多都是东林党人,而东林党人又是反对弘光帝继位的,所以联合江北四镇强行将弘光帝扶上皇位的马士英对路振飞手中的团练武装很是忌惮,为了不让路振飞成为自己的后顾之忧,马士英就任命田仰取代了路振飞,然后又将路振飞赶回了家。
眼见路振飞遭遇的不公,他麾下的将士们心中都很不服气,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变乱,最终全部逃散。就这样,一支本可以成为弘光政权依仗的团练武装,在没有同敌人大战的情况下,被自己人给“全歼”了。
通过路振飞的遭遇,我们就可以对弘光政权仅存在了一年窥斑见豹。
弘光政权建立之时,仅在江淮地区就有江北四镇和路振飞的团练武装,将士合计不低于三四十万,其中不乏忠义之士和精兵猛将。如果弘光政权能用好这些将士,那么不说恢复中原了,保住江南半壁江山还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我们来看看弘光政权建立后都干了什么。先将素有威望的史可法排挤走,寒了忠义之士的心;又用田仰取代了路振飞,使得一二十万团练武装逃散一空;后又陷入了无休止的内斗,令忠勇之士无用武之地。不仅如此,朝堂上的大臣借助“顺案”打击那些从李自成占领区前来投归的官吏、四镇的官军又以杀闯军的名义大肆捕杀那些从北方逃难而来的百姓、士卒,结果导致弘光政权彻底失去了北方官吏、百姓、士卒的心。
当弘光政权干完这些之后,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要不是闯军在陕西吸引了清军主力,弘光政权能存在几个月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