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是郭靖,从未杀过一个敌兵,却因一件事,名垂青史

  作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信条的忠实践行者,《射雕英雄传》男主郭靖的形象深入人心,堪称“大侠”的典型代表。但实际上,历史上的郭靖确有其人,并且同样以忠肝义胆著称,只是他的事迹与小说的描述有所不同。要了解历史上的郭靖,我们需要回到南宋的“开禧北伐”时期。

  “大侠”郭靖的想象深入人心

  宋宁宗在位期间,权相韩侂胄为了建功立业,在辛弃疾、陆游、叶适等抗战派人士的支持下,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便贸然发动对金国的战争,史称“开禧北伐”(1206-1207年)。为达到东西并举的效果,韩侂胄进拜吴曦(抗金名将吴璘之孙)为四川宣抚副使,命他从四川、陕南出兵,骚扰陕西、甘肃一带,以期牵住金国大量兵力,使其不能集中精力于两淮战场。

  然而吴曦接到命令后,却认为金国势大,北伐之举断无成功的可能。因此,吴曦非但没有出兵,反而外通金国,同时献上大散关外的阶、成、和、凤四州,以请求后者封其为蜀王,并被金章宗欣然接受,时在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次年(1207年)正月,吴曦正式将四州之地割给金国,并约定以铁山为“国界”。

  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结果给南宋招致灾难

  正月十八日,吴曦在兴州(今陕西略阳县)正式僭号称蜀王,并派人到成都修宫殿,准备择日迁都。随后,吴曦又派部将戍守万州,泛舟沿嘉陵江而下,声称与金人相约夹攻襄阳。与此同时,吴曦还颁布伪诏,准备在境内实行削发、左衽的政策,一如女真人的样式。消息传开后,川陕百姓无不切齿愤恨。

  此时,本文的主人公郭靖,正担任嘉陵江上游一支土豪护卫队的首领职务(高桥土豪巡检),因为不肯附逆降金,便舍弃田地房屋,带着家乡的老人和孩子,顺着嘉陵江迁徙,准备到蜀中避难。起初,郭靖一行还算是顺利,行至大安军(今陕西宁强县境内)时,还受到守将杨震仲的周济,并在当地暂时定居下来。

  吴曦投靠金国,意图割据川陕做蜀王

  由于郭靖的故乡在割给金国的四州区域内,所以吴曦闻讯后震恐不已,担心金国会以此为借口责备自己,甚而断绝对自己的支持。所以,吴曦为了媚主固援,竟然派兵驱逐郭靖及其乡民,强令他们回返家乡。郭靖等人多是手无寸铁的百姓,根本无力抵抗武装到牙齿的大兵,所以被迫从大安军北上,向家乡方向迁移。

  有郭靖者,高桥土豪巡检也。吴曦叛,四州之民不愿臣金,弃田宅,推老稚,顺嘉陵而下。过大安军,杨震仲计口给粟,境内无馁死者。曦尽驱惊移之民使还,皆不肯行。靖时亦在遣中。见《宋史·卷四百四十九·列传第二百八·忠义四》。

  当队伍行至白崖关(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时,郭靖目睹乡民被叛军肆意欺辱的场面,再联想到此次回乡必然会沦为金国奴隶的下场,心中不禁悲愤异常。最终,郭靖跟弟弟郭端讲:“我们家世代都是大宋的子民,如今敌虏入侵、国贼附逆,我兄弟二人不能以死报国,反而想迁往蜀地避难。如今入蜀不成,又被吴曦驱赶回乡,实在是令人羞耻。”

  郭靖因不肯附逆降金,最终投江而死

  郭靖缓了缓,然后以悲怆的口气说道:“愚兄主意已定,宁愿死在这里,做宋朝的鬼,也不想舍弃汉人的衣冠。”说完,郭靖投江自尽(“至白崖关,告其弟端曰:‘吾家世为王民,自金人犯边,吾兄弟不能以死报国,避难入关,今为曦所逐,吾不忍弃汉衣冠,愿死于此,为赵氏鬼。’遂赴江而死。”引文同上)。

  作为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郭靖虽然不像金庸小说中描绘的那般功绩赫赫、威风八面,甚至连一个敌兵都没有杀死,但他大义凛然、忠烈无二的形象,却足以感天动地。或许正因如此,金庸先生才以郭靖为原型,在《射雕》中为他塑造了一个形象更加丰满,人生经历更具传奇性的新角色。当然,正史当中并没有黄蓉这个人物,后者则完全属于杜撰。

  杨钜源等攻杀吴曦,为国除害

  最后再来说说吴曦的结局。吴曦僭号称王后不久,四川义士、兴州合江仓官杨巨源等人为国讨贼,与同僚安丙、李好义等70余名勇士深夜闯入兴州伪王宫,经过奋勇搏杀,终于杀死吴曦及其党羽,并将吴曦的首级献给朝廷,时在开禧三年(1207年)二月二十八。吴曦叛国自立,前后仅41天便失败。事后,朝廷下令处死吴曦的妻子,并将吴璘的子孙全部罢职、除名。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