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可真不容易,他不仅继承了六世之基业,更是竭尽了一生之心血。
有完备的法制体系、有勇武的秦军团、有尽责的官员衙吏,江山就如一块铁板一样牢固,秦始皇认为子孙后代将永享天下。
可惜,强大的秦帝国仅仅二世而亡,令人唏嘘不已。祸首居然是一个太监——赵高,以其一人之力摧毁一个帝国,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赵高,原是秦始皇的身边人,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驾崩后,他与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死秦始皇长子扶苏,拥立胡亥为帝。
胡亥即秦二世,执政期间交大权于赵高,自己整天享乐宫中。赵高独揽大权、结党营私、推行暴政,导致国内政治腐化、烽火四起,秦朝被折腾到亡国。
秦朝两代人亡国的教训,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引以为戒,没少在管理太监上下功夫。
不过王朝还是经常发生太监乱国的事情,原因在于太监虽然生理残疾、地位卑贱,然而实在与最高权力太过接近,极容易染指皇权。
乾隆就特别痛恨赵高,也特别重视对太监的防范,登基以后就整日琢磨怎么治理。后来,他总结历代宫廷的管理经验,命人编写管制太监的法令。
乾隆颁布两部法条——《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和《国朝官史》,对太监的管理、处分做了非常详细而严厉的规定。
这两部法条对太监很是无情:你别想犯错,一犯错就决不轻饶;你不能干政,否则你就去死。
乾隆为了提醒自己要警惕身边太监,避免出现赵高式的人祸,他把御前太监全部召集起来。
然后,他亲自给太监们改姓,尽管有百家姓,但是你们阉人只配“三选一”,就是“秦”“赵”“高”,老老实实给朕当三姓家奴。
由于乾隆皇帝对太监的极端防范,以及作为宫内家法流传后世皇帝,所以有清一代太监们始终没有对皇权造成真正威胁。
即便是到了晚清,出现安德海、李莲英这样的红人,与以前的权监相比,其权势远远不可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