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之变的背景是秦始皇逝世后的政治动荡。秦始皇在一次出游途中病逝,而赵高担心这个消息被传出会引发混乱,于是选择保持秘密。同时,赵高利用这个机会密谋篡改遗书,以篡夺皇位。他还安排李斯参与,并共同谋杀了扶苏,为胡亥的即位铺平道路。这就是沙丘之变发生的原因。
胡亥像
沙丘之变的背景也包括赵高的家庭背景和蒙毅的恩怨恩怨。赵高的父亲是秦王的远亲,因犯罪被施罪刑,母亲沦为奴婢,赵高因此也是身份卑贱。秦始皇因他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还让他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学习判案。赵高聪慧过人很快便被胡亥赏识跟信任。
有一次赵高犯了罪,秦始皇让蒙毅查案,蒙毅公正不阿,按律法要处死赵高。后秦始皇却突然赦免了他的罪行,还恢复了他的职位,从此赵高便对蒙毅心生怨恨。秦始皇死后,赵高害怕公子扶苏登基后,蒙毅会被重用,对自己不利,便想利用此次秦始皇病逝除去他们,让胡亥登基,于是便有了沙丘之变。
后赵高想劝说李斯,遭到拒绝,李斯效忠于秦始皇,不愿意做有负于先皇又背弃公子扶苏的事。李斯认为这是不忠不义之事。而赵高以商汤、周武为例博得世人称赞,最终李斯因一己私欲答应了赵高。
所以沙丘之变的最重要的策划人就是赵高,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
沙丘之变的过程
通过沙丘之变,赵高顺利的让胡亥登上皇帝宝座,而沙丘之变的过程惊心动魄,每个细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李斯像
秦始皇出游随行的还有胡亥、赵高、李斯。他们离开咸阳后到达云梦,然后是浙江,江苏,到达平原津的时候皇帝病倒了,经医治无好转,终于熬到了沙丘,秦始皇觉得自己时间不多了,才让赵高写遗诏给扶苏,让扶苏回咸阳给自己办丧事。
沙丘之变的过程如何呢?遗诏还没有送出秦始皇就死在了沙丘。李斯担心路途遥远,先把皇帝的死讯公布了会引起天下大乱,便跟赵高商量到咸阳以后再公开。他们把皇帝的尸体安放在一种可调节温度的车中,安排了几个信的过的宦者陪乘,因为秦始皇平日行动诡秘因此并没有人怀疑。李斯让赵高送出遗诏,不料赵高却想借此机会篡改诏书,扶胡亥登基,遭到了李斯的反对。李斯认为这样是不忠不义之事,赵高便苦口婆心劝说李斯,终于两人都因一己之私篡改了诏书。诏书上说因扶苏与蒙恬率军屯边,十几年来没有任何功劳,赐剑自尽。
而蒙恬被污蔑与扶苏同谋,为臣不忠,跟扶苏一同赐死。诏书由胡亥的心腹做使者送出。扶苏看到自己的父亲要让自己自尽,痛苦不已。而蒙恬觉得此事多有蹊跷劝扶苏上奏确定一下,扶苏是个孝子认为父亲让自己死自己必须得死,拔剑自尽了。蒙恬不愿自杀便跟随使者去往周阳狱中。胡亥赵高开始心虚,不敢回咸阳,待扶苏死讯传来才急忙赶回咸阳,将秦始皇安葬后胡亥就顺利登基了,这就是沙丘之变的过程。
沙丘之变的结果
沙丘之变是历史上著名的政变,那沙丘之变的结果是什么呢?秦始皇在游行途中病危,到达沙丘时病逝,赵高迟迟不去给扶苏送遗诏,还不敢对天下公布秦始皇的死讯。
赵高像
赵高便把秦始皇的遗体秘密的安置在可调节温度的车内,秦始皇的游行车队从井陉到达九原时,秦始皇遗体开始散发恶臭,赵高等人便让随行的人在车上放了许多的鲍鱼,借着鱼的臭味来掩盖尸体腐烂的味道。赵高拉拢李斯一起篡改诏书,害死了公子扶苏。到达咸阳后公布了皇帝死讯。
沙丘之变的结果导致胡亥顺利登基,他把秦始皇葬在了骊山皇陵,用融化后的铜水灌入堵住地下水。让工匠在墓室安装了带机关的弓弩,有人靠近墓穴时就会被射中。还让后宫未生育的嫔妃都去陪葬,而墓穴建好后,害怕那些工匠泄露墓室的秘密,把他们全部封在了墓穴中。
赵高也因胡亥登基而升官,做了郎中令,成了朝中有地位的权臣。后向胡亥进言要杀死蒙氏二兄弟,子婴劝胡亥不要杀秦国的这两位重臣;提出要是诛杀忠臣而扶立品行不端正的人,在内会失去君臣之间的信任,在外会使将士们意志涣散。胡亥不听信忠言杀死了蒙毅,蒙恬也服毒自杀。赵高扫除了自己在夺权路上的障碍,又报了自己的私仇,一举两得。
沙丘之变的结果便是赵高因为自己的私人恩怨害死朝中的两位重臣,并加快了秦朝的灭亡。
沙丘之变的真实性
沙丘之变是历史上有名的政变,由于时间久远,沙丘之变的真实性也引发人们的争议。
扶苏画像
《史记》里记载的这件事有很多疑点。秦始皇在沙丘病重身亡,有历史学家认为秦始皇并没有病重只是风寒,是赵高趁火打劫送了他一程,后联络李斯拥立胡亥,刺死扶苏,逮捕蒙氏两兄弟。司马迁在《蒙恬列传》中写到:赵高说蒙毅阻止胡亥做太子,胡亥也是以此给蒙毅定罪,说明秦始皇生前至少想过立胡亥为太子。
这样历史公认的二世之立能不能定为篡位就成了一个疑团。秦始皇对胡亥疼爱有加,带他一起出游就能证明,让赵高做胡亥的老师也能证明。《蒙恬列传》记载: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但是这也不能排除胡亥通过沙丘之变登基的可能性,反而说明秦始皇生前要立胡亥为太子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胡亥登基是否是秦始皇本意,沙丘之变的真实性是历史的谜。
沙丘之变任何一个细节都是机密,那么司马迁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所以司马迁记录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便很可疑。赵高劝说李斯跟胡亥时,与吕不韦劝说异人跟阳泉君的话像复印版一样。这就不能排除司马迁写这一部分的时候是以吕不韦为例子。而《史记》所记载的东西只是大部分是真实的而已。所以仅仅根据史上记载,是不能来明确判断沙丘之变的真实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