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中年人们常常感到困惑与不安。然而,他们可以向唐代诗人王维学习,从他的作品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向生活认怂并不丢人,反而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王维的诗作告诉我们,要顺应生活的自然规律,坦然面对困难与挑战,不要一味地逆来顺受,而是要学会放下执念,随遇而安。因为只有屈服于现实,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一、王维是特别温柔的美男子。
李白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活的张扬而热烈,一点都不知道内敛含蓄为何物。
朱敦儒说:“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浑身的清高傲骨,颇有一股大侠气质。
王维却说:“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他是把“温柔敦厚”做到极致的人。
一般来说,人生在万丈红尘中,吃着五谷杂粮,怎么都有点烦心事吧,或者要为一些琐事而奔波。
很难有人能做到数十年如一日的佛系,上班下班读书钓鱼,什么事情都不管也不想,只沉浸在自己的极简世界。
别人觉得无趣,自己才知道是境界。
就像《西游记》一样,但凡想达到某种人生境界,一定要经过数不清的磨练和反思,最终逐渐达到想去的彼岸。
唐僧要走十万八千里,孙悟空要战天斗地,就连猪八戒都要经过好几轮的心魔考验。
王维也一样。
世人都说他是“诗佛”,可这个称号是用一生修行换来的,即便王维天生就有内向的基因,也要后天的养分来浇灌。
阅历成就结局。
二、
王维曾是一枚热血少年。
公元715年,15岁的王维从山西老家出发,背着包袱和干粮来到长安,想走一条光辉的人生路,继承家族的荣光。
在那个年代,“太原王氏”就是金字招牌,普通人听到就跪了。这个身份足以帮他打开长安的社交圈。
果然不出所料。
到长安不久,王维就成为上流社会的宠儿,凡是王公贵族的家宴和酒局,都会给王维送一份烫金请柬:
“一定要来,美酒美食美女都有哈。”
大家实在太喜欢王维了。
他长的“秒年洁白,风姿郁美”,皮肤白有气质,举手投足间有一股风流公子范,简直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人间再现。
除了皮相身世皆佳,王维的诗文、美术、音乐成绩也名列前茅,属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唐优秀青年。
很难有人不喜欢王维,包括他自己。
我觉得年轻时的王维有点自恋,或者说对自己的期许甚高,一般来说起点高的人都有类似的毛病,说好听的是少年意气,说难听的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那些年,王维虽然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游子孤独,但更多的是满腔雄心壮志。
看看王维的《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嫖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擎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帝都的皇家礼炮牌绿蚁酒价值不菲,但是那又如何,我们只要开心想喝就喝,楼下就停着价值千万的名马。
像我们这种起点特别高的人,刚参加工作就在大将身边培养。虽然边疆战争的环境很艰苦,可是立功机会也多啊。
获胜回朝,天子赏识,封侯拜将。
虽然诗里写的是帝都游侠,可游侠基本都出身于富贵家族,王维和他们有很多代入感和共鸣。
类似的“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回看射雕处,千里暮平云”......似乎可以看到王维内心剧烈跳动的小火苗。
公元721年,21岁的王维高中状元。
那年的李白依然在四川吃火锅,杜甫是调皮的熊孩子,阿倍仲麻吕在说着蹩脚的汉语。
后来搅动风云的人物都已就位,他们即将书写各自的辉煌历史。
长安城中的王维意气风发。
三、
同年,王维被任命为太乐丞。
这是从八品的官职,掌管宫廷礼乐方面的事情, 虽然不是政务方面的官职,但和王维的专业特别对口。
可是没多久就出事了。
正准备大展身手的王维,刚走上工作岗位就迎来命运的滑铁卢,他所向往的封侯拜相逐渐远去。
事情其实很简单。由于受人挑唆,太乐署的艺人当众舞黄狮子,结果被旁边的吃瓜群众随手举报,王维承担领导责任,被赶出长安。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明黄色是皇家的专用颜色,黄狮子舞蹈也只有皇帝才能看,除非是陪同皇帝观看演出,其他人是根本不能看的。
而从李世民开始,唐朝历来都有藩王夺取皇位的先例,更不用说武则天退位后的皇位剧烈变动,唐玄宗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至此也不过10年。
为了巩固地位,他严禁兄弟和大臣交往。
这次的黄狮子舞,让唐玄宗特别敏感,一定要当作典型案例来抓,顺便告诉其他人:“朕的东西,你们不能来抢。”
如果再阴谋论一点来分析,和王维的关系很好的宁王、薛王、岐王等等,都在唐玄宗的防范之列,您突然搞黄狮子舞,什么意思?
是不是在彩排啊?
唐玄宗可是在激烈斗争中获胜的枭雄,绝对不能容忍任何威胁,于是王维就被赶出长安,到济州做司库参军。
这是管仓库的小官,就算每天把物资摆放的整整齐齐,仓库打扫的干干净净,也不会有人在乎。
如果是其他人做的话,几乎看不到任何前途。
即便是有关系的王维,也在这里呆了6年,然后做了几年小官,最终弃官不干,以布衣身份闲居长安。
等到再次起用,已经是15年后了,这15年时间对王维的影响特别大。
他本来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可刚准备展翅的时候,命运的大手硬生生把翅膀按回去,让他扑了一个空。
摔下悬崖的滋味,真疼啊。
那些看守仓库的寂寞日子,或许王维也会回忆起长安的繁华,和当年的凌云壮志,但他又有一种无力感,始终不能摆脱困境。
他感叹过命运不公,也在漆黑的夜里抹眼泪。
王维拜谒过济州的长官,结果就是没结果。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遭遇,理想和现实产生剧烈冲突,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就此沉沦,王维选择和自己和解。
那个锋芒毕露的少年被磨去棱角,逐渐变得圆润温柔,他不再说宏大的梦想,而是踏踏实实的活在当下。
既然活在当下,就要接受当下的一切。
王维很少有吐槽命运不公的诗句,也没有怀才不遇的怨愤,就连妻子去世后,也没有留下半点怀念的痕迹。
他把所有的想法都内化于心,不再向外表达。
不是不想说,而是没必要说。
那些困扰王维的烦恼,经过内心的思考之后,他早已给出自己的答案,也就没必要在语言上进行激烈的表达。
这是一种难得的修养,很多人一辈子都悟不到,可王维是学佛的,经过多年煎熬之后,终于把内在佛法和外界感悟融会贯通。
明白了,也就通透了。
郭德纲说过:“人在30岁之前不狂是没出息的,人在30岁之后还狂,更不会有出息。”
30岁之后的王维不狂了,慢慢也出息了。
四、
活的通透的人,往往比较平静。
公元735年,张九龄伸出温暖的大手,把王维拉回朝廷,虽然只是正八品的右拾遗,起码算是归队了。
第二年吐蕃攻打小勃律,做为小勃律的宗主国,唐朝不能眼睁睁看着小弟被欺负啊,于是命令河西节度使出兵维权。
战争进行的很顺利,河西军在青海大破吐蕃。
公元737年,唐玄宗亲自让王维出差,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慰问作战胜利的河西军队,然后就地参军做节度判官。
也就是说,出去就不要回来了。
西北遍地是戈壁滩,夏日骄阳晒在身上火辣辣的,王维骑着马,扛着天子赐予的旌节,缓慢而有节奏的走向河西大营。
他在多年前羡慕过边塞生活,现在终于来到真正的军营,以后或许有立功的机会,实现曾经幻想过的未来。
但他却无悲无喜,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是的,王维很平静,仿佛没有什么外界纷扰能够打动自己,他知道与其想太多没有意义的事,不如做好手头的工作。
此时的王维写诗都不带感情: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只是把看到的景象如实写出来,不愿意再有哪怕一笔多余,更不愿意加入自己的主观情绪。
他就像写生的画家,述而不作。
和那些遇事就争的面红耳赤的人相比,王维显得特别平静克制,而这种克制就是人生最美的留白。
五、
公元744年,王维在蓝田买了一座别墅,开始经营自己的小日子。
那是宋之问的旧宅,坐落在蓝田的辋川山谷中,里面有完整的园林、湖泊和亭台楼阁。
据《辋川集》描述,这座园林别墅占地很大。
从山口进入,迎面而来的是孟城坳,背后就是种满青松的华子岗。然后一直向前走,能看到一片宽阔的湖,湖边有茅庐,庐屋后又是茂密的竹林。
如此宽敞的庄园,不好好装修一下都对不起买房钱。
不好意思,王维根本没有装修。
他甚至把屋内原有的物件都拆除,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可谓简约素雅到极点。
茶铛用来煮茶喝水,经案用来读佛经,绳床用来睡觉,药臼用来捣药......只要保证基本生活就行,仅此而已。
一般来说,越需要包包、房、车来炫耀的人,其实内心越不自信。而越是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反而是内心强大的狠角色。
此时王维的内心已经十分充实,不需要任何身外之物来装饰自己,所有的苦恼和迷茫纠结,他都能透过迷雾,直指问题的本源。
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何来烦恼。
所谓四十不惑,不正是这样么?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不如随它去,何必庸人自扰。
只有如此通透的境界,才能适应极简生活。
我们在生活中很难做到,5分钟不看手机就觉得缺点什么,家里不塞满东西就觉得没有安全感,其实是缺少生活的阅历和思考。
但是思考能力不会随着年龄而增长,恰恰需要主动琢磨,就像百战百胜的将军一样,只有经历无数次胜负和复盘,才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这绝对不是鸡汤。
因为不可能人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与其浑浑噩噩,不如做清醒的旁观者。
正是活的不惑的王维,才能写出无悲无喜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简约素雅到极致了。
类似的还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明白有些事不可为,有些事又不愿为,所以不如去他大爷的。
我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
六、
那年春天,渭城刚下过一场春雨,路边的柳树也吐出新芽。
一位姓元的朋友要出使安西,王维到渭城送行,他端起一杯酒对朋友说:“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
哦,不对,王维吟了一首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和朋友分别了,紧接着安禄山不远千里而来,伸出胖胖的双手要来和他做朋友。
公元756年6月,唐玄宗收拾行李跑路,王维来不及跟随,被汹涌而来的安史叛军抓住,同时被抓的还有杜甫。
只是杜甫的官职太小了,人家看不上。
王维就不一样了,已经红了30多年的金牌流行乐曲作词人,几乎没人不认识,安禄山非要给王维一个官做。
他数次想跑都不成功,不得已做了安禄山的给事中......这是个正五品的官职,工作岗位就在安禄山身边。
嗯,算是平调,只不过换了老板。
第二年长安收复之后,王维由于履历有污点,又被朝廷抓了,按照律法是要被砍头的,但他赶紧拿出一首诗作证: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唐肃宗看到以后顿时生出恻隐之心,再加上弟弟王缙愿意用功名给哥哥赎罪,王维才保住一条命。
经过此次劫难,王维彻底死心了。
白天按时上班,晚上回家礼佛,平时不吃肉不喝酒不应酬,周末跑到辋川别墅中钓钓鱼敲敲木鱼。
需要拍马屁的时候,说说“万国衣冠拜冕旒”,不需要的话就经营好自己的日子。
我觉得不算懒政。
王维只是不愿意蝇营狗苟而已,该做的事情都能办的很妥帖,除此之外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没什么错。
如此过了几年,他突然预感到要不行了,突然让仆人摆好笔墨纸砚,给远在凤翔的王缙写了离别信,给其他亲戚朋友也留下遗言。
然后安然离世。
七、
曾经有朋友和我说:“如果一个人见识过世界,一定会明白别人的不得以,然后可以更加包容的看待人和事。”
“没有戾气,更多的是理解。”
我懂他的意思,但我实在做不到。看到不平的事忍不住要说,看到肮脏的人也要喷,受气也要怼回去。
其实我并不喜欢急吼吼的自己,说到底还是思考的不多,见到的世界不大,修养还不够好。
王维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典范。
他是我一直想成为的人,哪怕终究只能望其项背,这条修炼之路也要走下去。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